[实用新型]内置式永磁电机转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5736.1 | 申请日: | 201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6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刘钊;肖志红;江洁;赵阔;何兴隆;何飞;姜丁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电力公司江津供电局;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H02K1/2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刘小红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永磁 电机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永磁体电机转子,具体是一种提高电机运行转速、减小气隙、减小永磁电机体积和提高永磁电机功率密度的内置式永磁电机转子。
技术背景
常规的内置式永磁电机,其电机转子上的磁轭和永磁体组合后通常用收缩带绑扎或外圆套一不锈钢圈,用以固定永磁体,这样必须放大气隙,从而导致气隙磁密较低,永磁电机的体积较大。采用收缩带绑扎或外圆套一不锈钢圈来固定永磁体的方式已严重制约了内置式永磁电机的发展,其功率密度也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电机运行转速、减小气隙、减小永磁电机体积和提高永磁电机功率密度的内置式永磁电机转子。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置式永磁电机转子,包括转子筒、永磁体和磁轭;其中:
在转子筒外壁的周向上均布有若干个永磁体;
与永磁体个数相同、径向上呈锲形的磁轭周向固定在转子筒的外壁上,每个永磁体位于两个相邻的磁轭之间,磁轭通过两个锲形端面与相邻的两个永磁体的两个端面配合,将永磁体压紧固定在转子筒的外壁上;
磁轭沿转子筒轴向的两端通过挡板与转子筒固定。
由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永磁体固定可靠,电机运行转速高,工作范围宽;体积小,功率密度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子筒;2、永磁体;3、磁轭;4、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和附图2中的内置式永磁电机转子,包括转子筒1、永磁体2和磁轭3;其中:
在转子筒1外壁的周向上均布有若干个永磁体2;
与永磁体2个数相同、径向上呈锲形的磁轭3周向固定在转子筒1的外壁上,每个永磁体2位于两个相邻的磁轭3之间,磁轭3通过两个锲形端面与相邻的两个永磁体2的两个端面配合,将永磁体2压紧固定在转子筒1的外壁上;
磁轭3沿转子筒1轴向的两端通过挡板4与转子筒1固定。
上述结构中的内置式永磁电机转子永磁体的固定装置由于没有用收缩带绑扎或外圆套(即不锈钢圈),即转子的外圆不需要固定,可大大减小气隙,提高电机转速,使得永磁电机的体积缩小,功率密度提高。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转子筒1为N边体结构,其中N=磁轭3个数+永磁体2个数。所述磁轭3与转子筒1通过轴向的键与键槽配合,再通过螺钉固定。
为便于装卸,上述实施例所述挡板4通过螺钉固定在转子筒1的轴向的端部。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磁轭3用导磁材料或硅钢片叠压而成。所述转子筒1采用非导磁材料。所述挡板4采用非导磁材料。
综上所述,本结构大大减小了气隙,提高了电机转速,使得永磁电机的体积缩小,提高了永磁电机功率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电力公司江津供电局;国家电网公司,未经重庆市电力公司江津供电局;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57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门窗型材下滑
- 下一篇:可拆转轴式防尘防腐蚀调节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