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氧化氯发生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5267.3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5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包训祥;黄娟风;黄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水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1/02 | 分类号: | C01B1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白***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发生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环保及水处理领域中应用的二氧化氯发生器装置,特别是一种以氯酸钠、酸和还原剂作为反应原料的可残液分离的二氧化氯发生器装置。
背景技术 139-120120803
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广谱、无“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杀菌剂,已广泛用于水的消毒、杀菌、灭藻和氧化、脱色、脱臭处理。二氧化氯也是一种强氧化性气体,有资料表明二氧化氯在空气中含量达7-10%时,震动、撞击、摩擦、阳光、热、电荷激发等均可导致爆炸,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
目前普遍使用的二氧化氯发生器是在使用现场以氯酸钠(或亚氯酸钠)、酸及还原剂为原料经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氯(也有同时生成氯气),并将二氧化氯消毒剂投加到待处理水体中的装置。也就是说将反应产物二氧化氯、氯气及残液一同投加到待处理水中。因二氧化氯发生器产品的技术水平、现场运行的操控情况不同,可能造成反应原料转化率很低,则残液中的未反应原料(特别是氯酸钠)残酸等就一同被投加到水中,将对水体造成污染和危害。特别是将残液一同投加到饮用水中,将影响水质达标和威胁人体健康。
因此进行二氧化氯发生器反应后残液分离是必要的,近年有一些专利文献介绍了可残液分离的“二氧化氯发生装置”(CN100424004C)和“四级塔式逆流二氧化氯发生器”(CN201580987U)。两者均有可能实现残液分离,但无法做到连续运行状态下残液的连续自流排放;另外在非正常停机情况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等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正常操控或非正常停机状态下设备操作安全可靠、残液可连续自流排出的残液分离型二氧化氯发生器,且残液经中和处理后可实现残液pH值达标排放。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二氧化氯发生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装置自上而下由反应级、吹脱级和中和级累叠成塔式结构,各级之间通过隔离板密封隔开,相邻两级之间设有穿过中部隔离板并连通相邻两级的导流管;导流管上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其上方隔离板下底面的最大垂直距离为Hi,其中字母i代表自上而下逐级递增的每级编号,所述 Hi≤10cm,优选1-5cm;导流管下端也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其下方隔离板上底面的最大垂直距离Mi>0cm,优选≥1cm;除与中和级连通的导流管外,其它导流管穿过中部隔离板的伸出端大于Hi+1高度时,在该导流管伸出端的Hi+1高度范围内开气口;与中和级连通的导流管穿过隔离板的伸出端伸入到倒U型管顶部高度以下位置时,在该导流管伸出端上且倒U型管顶部到其上方隔离板之间的高度范围内开气口;每级液相内均内置有曝气进气管,其中中和级曝气进气管出气端口位于导流管下端口以下位置;反应级顶部设有抽气管和原料液进料管,反应级设有进水管,相邻两级之间设有排液连通管;中和级设置有进碱管、倒U型管和残液排空管,倒U型管顶部距离中和级顶板的距离范围为0-10cm,倒U型管一端插入中和级液相中并与中和级底板留有空隙,另一端设置在塔外并端口与中和级底部外侧连接的残液排空管连接,在位于塔外的倒U型管的顶部设置排气阀。
所述的多级塔式的反应级为1-2级,吹脱级为2-4级。
所述导流管与相邻两级之间的中部隔离板以密封方式连接。
所述的曝气进气管为Z型。
所述的曝气进气管安装有鼓气装置;抽气管安装有负压抽吸装置;每级曝气进气管分别连接流量计和调节阀。
所述的中和级内置pH传感器。
所述的原料液进料管和进碱管均安装有计量泵和流量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水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理工水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52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氯氢硅合成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磁轭铁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