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式油封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3687.8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2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惠永勇;储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2 | 分类号: | F16J15/3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710201 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式油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封,特别是关于一种重卡车桥输入凸缘端复合式油封。
背景技术
由于重卡车桥输入凸缘1在汽车行前进过程中需高速旋转,倒车时存在反转的工况,故该处工况较复杂、接触配合处工作温度较高;且现有密封结构由油封座4、外油封2、内油封3组成,该结构零件种类较多,装配时,需要先把外油封、内油封压装到油封座上,工艺控制不当就会导致内、外油封同轴性差的问题,从而导致该处油封密封性能相对差、存在漏油现象,最终降低轴承使用寿命。
同时现有密封结构的油封座4为铸造结构,重量较大,且需开发模具,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重卡车桥输入凸缘端复合式油封,减少了密封结构零件种类与加工装配工序,解决因工艺控制不当可能导致原内、外油封同轴性差的问题,提高油封密封性能,提高轴承润滑效率及使用寿命。
同时,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结构,重量轻,且省去了现有结构中油封座开发用的模具,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进步性。
本实用新型为一复合式油封,由外部金属骨架7、油封体6、锁紧螺旋弹簧5构成。外部金属骨架7是一个由端面和外径面构成的圆形金属骨架,其嵌套于输入凸缘1外壁上,油封体6集成在金属骨架7内壁上,油封体6为一圆形框体,由油封体骨架62和唇部61组成,油封体骨架62与外部金属骨架7的端面和外径面连接为一体,唇部61外侧与输入凸缘1接触,唇部61内侧设有弹簧槽,锁紧螺旋弹簧5圈套在弹簧槽中。
进一步地,该复合式油封的外部金属骨架7为冲压件。冲压件比铸造件重量轻,且无需开发模具。
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油封结构中的内油封和外油封全部集成在外部金属骨架上,外部金属骨架同时充当原结构油封座的功能,与现有结构油封相比,新结构油封结构紧凑、重量轻、减少了零件的种类、减少了装配工序、提高了油封整体同轴度、 同时省去了产品开发用的模具与装配用的工装,符合轻量化和集成化的大趋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式油封结构示意图。
其中:
1-输入凸缘
2-外油封
3-内油封
4-油封座
5-锁紧螺旋弹簧
6-油封体61-唇部62-油封体骨架
7-外部金属骨架
8-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一复合式油封,由外部金属骨架7、油封体6、锁紧螺旋弹簧5构成。外部金属骨架7是一个由端面和外径面构成的圆形金属骨架,其嵌套于输入凸缘1外壁上,油封体6集成在金属骨架7内壁上,油封体6为一圆形框体,由油封体骨架62和唇部61组成,油封体骨架62与外部金属骨架7的端面和外径面连接为一体,唇部61外侧与凸缘1接触,唇部61内侧设有弹簧槽,锁紧螺旋弹簧5圈套在弹簧槽中。该复合式油封与轴承座8配合处外径在120mm-160mm之间,与凸缘1配合处内径在65mm-100mm之间。
进一步地,该复合式油封的外部金属骨架7为冲压件。冲压件比铸造件重量轻,且无需开发模具。
在自由状态下的油封体,其内径比输入凸缘的轴径小,即具有一定的“过盈量”。因此,当油封体装在输入凸缘轴上之后,油封刃口的压力和自紧螺旋弹簧的收缩力对输入凸缘轴产生一定的径向紧力,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该压力会迅速减小乃至消失,因而,加上锁紧螺旋弹簧可以随时补偿油封自紧力。
复合式油封油封体6的唇口与输入凸缘1外部存在一定预紧力,当有润滑油浸入时,油封体唇口与输入凸缘形成一层油膜,此油膜具有流体润滑特性。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油膜的刚度恰好使油膜与空气接触端形成一个新月面,防止了工 作介质的泄漏,从而实现输入凸缘轴的密封,减少润滑油泄露,提高了输入凸缘轴承润滑效率及使用寿命。同时,当复合式油封使用一段时间后,油封体6唇口与输入凸缘1外部的预紧力减小乃至消失,此时油封体6上的锁紧螺旋弹簧5可继续使唇口与输入凸缘保有一定预紧力,从而使得复合式油封可继续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未经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36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