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创椎间盘切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3407.3 | 申请日: | 201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4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郑圣鼐;姚庆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圣鼐;姚庆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9 | 分类号: | A61B17/32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6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椎间盘 切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微创椎间盘切开器,属医用手术器械。可以用于需要进行椎间盘切开的全椎体切除术、人工椎体置换术、全椎间盘置换术等手术。
背景技术:
脊柱外科的多项手术均需要对椎间盘进行切开,在经后路的全椎体切除术、人工椎体置换术等手术方式逐渐在临床推广的数年来,如何达到方便安全的椎间盘切开是脊柱外科手术关注的热点。
目前较多的学者主张采用线锯切开的方式,将2枚特制大S形拉钩由后向前放入,2枚拉钩前端在椎体前方会师重叠,以自制穿刺针带套筒与脊柱水平面呈45°~60°角,在椎管中份由椎间盘水平由后向前穿过至前方挡板拉钩,拉出穿刺针,将自制线锯由套筒内穿过,以特制导引钳将线锯前端在同侧拉出,上位线锯适度压低,持续往返拉动线锯,完成椎间盘切割。
但这种方式带来的缺点是:1.较为繁琐的脊神经保护,对于线锯切开法而言,经后路椎间盘切开的同时面临后方脊神经保护的问题,无论是将神经牵开、分布线锯法、神经保护器等方法均会导致手术复杂化,增加手术操作的同时也提升了手术风险、延长了手术时间;2.椎间盘切开不可控,线锯手感较差,在用线锯切开椎间盘时,往往需要医生较长的学习曲线,方能达到理想的椎间盘切开。
可见,开发出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手术操作方便,对人体创伤小的椎间盘切开装置对全椎体切除术、人工椎体置换术、全椎间盘置换术等手术的开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线锯切开法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手术操作方便,对人体创伤小,低成本的椎间盘切开工具-“微创椎间盘切开器”,用于术中椎间盘的切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结构上:本发明是采用钩状刀片与手指套圈结合的整体结构,其特点是:切开钩部、体部、手指套圈结合为整体,其体部与钩部可将椎间盘切开,手指套入手指套圈后可控制切开力量及刀刃的切入深度,这样可令医生方便的使用两根手指控制切开器的切开方向及切开力量。
(二)切开钩部、体部形状与椎间盘轮廓相贴合,使医生在操作中可方便切开椎间盘且不易损伤脊神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计一种新型的椎间盘切开器,其采用较小的切迹,以医生的手指回拉动作为依托,横向将椎间盘切开,避免了向后方切开伤及脊神经的风险,同时其操作简单,适用于全椎体切除术、人工椎体置换术、全椎间盘置换术等手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三维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顶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5为本发明切开椎间盘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将椎间盘切开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6中,1是椎间盘切开器的切开钩部,2是椎间盘切开器的体部,3是椎间盘切开器的手指套圈部,1-3各部均为椎间盘切开器整体的组成部分。
4是待切开的椎间盘。
手术时可以医师可将椎间盘切开器放置到需要切开的椎间盘部位,然后将两根手指伸入手指套圈并夹持稳定,向后拖拽,即可切开椎间盘;或者医师直接将两根手指伸入手指套圈并夹持稳定,再将椎间盘切开器放置到待切开椎间盘,向后拖拽切开椎间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圣鼐;姚庆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未经郑圣鼐;姚庆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34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生物膜包裹氢气的医用治疗设备
- 下一篇:立式楼梯的儿童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