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耕深施肥小麦匀播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2872.5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9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马洪彬;裴宝琦;史占良;张爱习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洪彬 |
主分类号: | A01C7/06 | 分类号: | A01C7/06 |
代理公司: | 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 13119 | 代理人: | 孙廷玉 |
地址: | 053000 河北省衡水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耕深 施肥 小麦 匀播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小麦播种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旋耕深施肥小麦匀播机。
背景技术
在小麦播种前,为了保持土壤透气性,利于小麦生长,需要对耕地进行旋耕,在旋耕的同时,撒施小麦底肥。为了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耕作成本,现在多采用旋耕、施肥和播种同时进行。目前使用的旋耕施肥小麦匀播机的下种管和下肥管位于旋耕机构的前方,这样,虽然在理论上种肥比较均匀,但也存在以下缺陷:其一,小麦种子在旋耕机旋耕过程中,容易对部分小麦种子造成损伤,影响出芽率;其二,在土壤的整个立面都存在小麦底肥,位于地表或浅层的小麦底肥容易蒸发流失,造成肥料的浪费;其三,小麦种子存在于整个立面,造成种子深浅不一,不但出苗时间不统一,而且在土壤墒情不好的情况下,还会造成地表或浅层的种子由于土壤墒情差而不发芽,浪费小麦种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小麦播种和施肥深度一致、不会造成肥料流失、节约小麦播种量的旋耕深施肥小麦匀播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机架、悬挂机构、旋耕机构、施肥机构、播种机构和镇压机构,所述施肥机构包括肥料箱、排肥器和下肥管;所述播种机构包括种子箱、排种器和下种管,所述下肥管和下种管位于所述旋耕机构和所述镇压机构之间。
其附加技术特征为:
所述下种管和所述下肥管并行排列,所述下肥管下口位于所述下种管下口的下方;
所述下肥管和所述下种管的下端向后弯曲;
在所述下种管和所述下肥管后方设置有分土板,所述下种管和所述下肥管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升降控制机构;
在所述下种管和所述下肥管前方设置有深松铲。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耕深施肥小麦匀播机,同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包括机架、悬挂机构、旋耕机构、施肥机构、播种机构和镇压机构,所述施肥机构包括肥料箱、排肥器和下肥管;所述播种机构包括种子箱、排种器和下种管,所述下肥管和下种管位于所述旋耕机构和所述镇压机构之间,这样,在旋耕机构将土壤旋松后,肥料和种子通过下肥管和下种管将肥料导入土壤内,种子和肥料的深度一致,避免了由于底肥位于地表或土壤浅层造成肥料流失,且还可以根据土壤墒情,调整小麦播种深度,避免了小麦种子的损伤,减少了播种量;其二,由于所述下种管和所述下肥管并行排列,所述下肥管下口位于所述下种管下口的下方,这样,底肥位于种子下方,利于小麦生长;其三,由于所述下肥管和所述下种管的下端向后弯曲,防止了播种机在下压时土壤堵塞下肥管下口和下种管下口;其四,由于在所述下种管和所述下肥管后方设置有分土板,所述下种管和所述下肥管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升降控制机构,通过升降控制机构调节下种管和下肥管上下移动,可调整播种深浅,然后镇压,利于小麦发芽和出苗;其五,由于在所述下种管和所述下肥管前方设置有深松铲,在旋耕后,可以对土壤深松,预防土壤板结,提高了土壤的透气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旋耕深施肥小麦匀播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下种管和下肥管处的后视图;
图3为下种管和下肥管处的侧视图;
图4为带有深松铲的旋耕深施肥小麦匀播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带有深松铲的旋耕深施肥小麦匀播机的下种管和下肥管处的后视图;
图6为带有深松铲的旋耕深施肥小麦匀播机的下种管和下肥管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旋耕深施肥小麦匀播机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旋耕深施肥小麦匀播机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包括机架8、悬挂机构1、旋耕机构2、施肥机构3、播种机构4和镇压机构5,施肥机构3包括肥料箱31、排肥器32和下肥管33;播种机构4包括种子箱41、排种器42和下种管43,下肥管33和下种管43位于旋耕机构2和镇压机构5之间。这样,在旋耕机构2将土壤旋松后,肥料和种子通过下肥管33和下种管43将肥料导入土壤内,种子和肥料的深度一致,避免了由于底肥位于地表或土壤浅层造成肥料流失,且还可以根据土壤墒情,调整小麦播种深度,避免了小麦种子的损伤,减少了播种量。
下种管43和下肥管33并行排列,下肥管33的下口位于下种管43的下口的下方,这样,底肥位于种子下方,利于小麦生长。
下肥管33和下种管43的下端向后弯曲,防止了播种机在下压时土壤堵塞下肥管33的下口和下种管43的下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洪彬,未经马洪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28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