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滤膜膜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1950.X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6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胡业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恒沣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3/02 | 分类号: | B01D63/02;B01D61/18;C02F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300 山东省淄博市周***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滤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净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滤膜膜芯。
背景技术
超滤膜,是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01-0.02微米的微孔过滤膜。在膜的一侧施以适当压力,就能筛出小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粒径大于2~20纳米的颗粒。超滤膜的工业应用十分广泛,已成为新型化工单元操作之一。用于分离、浓缩、纯化生物制品、医药制品以及食品工业中;还用于血液处理、废水处理和超纯水制备中的终端处理装置。 超滤膜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原液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因而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每米长的超滤膜丝管壁上约有60亿个0.01微米的微孔,其孔径只允许水分子、水中的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通过,而最小细菌的体积都在0.02微米以上,因此细菌以及比细菌体积大得多的胶体、铁锈、悬浮物、泥沙、大分子有机物等都能被超滤膜截留下来,从而实现了净化过程。
目前,超滤膜多采用一体式设计,一旦外膜壳包裹的膜丝纤维束发生破裂,或者长时间过滤导致膜丝壁上的细孔被大面积堵塞,那整个超滤膜即会失效,无法继续进行净水作业。并且,现有超滤膜净水元件中,多单纯采用纤维束式膜丝进行净水和导流,虽然结构简单,但由于膜丝质地纤弱,净化流速较快或携带大颗粒杂质的原水时,容易发生破裂,也容易导致净水元件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超滤膜膜芯,便于超滤膜元件的废旧滤芯替换且净水能力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超滤膜膜芯,包括内膜壳,其特征在于内膜壳呈两端敞口的中空圆筒状,在内膜壳中设置膜丝和中心管,膜丝两端的外壁通过密封胶粘合在内膜壳内,膜丝中空且中间通孔保持畅通;中心管两端穿出密封胶的胶装部位且管口开放,中心管的开放端口形成产水口;在中心管的周壁上开设水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滤膜膜芯,其特征在于中心管上的水孔开设位置位于两端膜丝的胶装部位之间。
还包括内端盖,内端盖安装在内膜壳的两端,在一个内端盖上开设与膜丝通孔相对应的进水孔,在另一个内端盖上开设与膜丝通孔相对应的浓水孔。
内端盖的外周壁上设置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膜芯结构简单,便于在净水元件在长时间使用后失效时,替换废旧内芯。这样以来原外膜壳和外端盖依然可以使用,尤其适合应用于多组串联或并联使用净水元件的净水器上,原有的安装结构无须重组,只要更换膜芯即可,经济便捷。
2、在内膜壳同时设置纤维束式膜丝和开设水孔的中心管,经由膜丝壁过滤的水流,顺由水孔汇集在中心管中,并从中心管的两个敞口端,即产水口流出并收集起来,保持净水元件的净水能力的同时,中心管的设置令超滤膜膜芯的强度得以提升,即便过滤流速较快或携带较大分子污染物的原水,也能保证固有的净水能力,不会发生膜丝破裂导致失效的情况,耐用性极好。
3、超滤膜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直接用清水冲洗,附着在中心管和膜丝壁上的轻度污染物可直接被流水带走,膜芯又可焕然如新继续投入使用。
4、内端盖的外周壁上设置密封圈,可在安装在外端盖或外壳中式,避免滴漏现象的发生。
5、本设备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灵活方便,实用性能良好,适宜在业界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端盖;2、密封圈;3、内膜壳;4、膜丝;5、中心管; 6、水孔;7、密封圈;8、内端盖;9、浓水口;10、进水口;11、外端盖;12、总浓水口;13、总进水口;14、外端盖;15、外膜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恒沣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恒沣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19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