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能够阻止室内外空气流通的门帘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81835.2 | 申请日: | 2012-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1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 发明(设计)人: | 戴诺琦;汪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47H23/05 | 分类号: | A47H23/05;A47H23/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王学东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能够 阻止 内外 空气 流通 门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帘,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阻止室内外空气流通的门帘。
背景技术
在商场、超市等公共场合四季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通常是通过在出、入口处悬挂一个门帘来达到防止室内外空气流通的目的。
但是,由于商场、超市等场合人流量比较大,人通过后,门帘往往闭合不良,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022607Y,授权公告日2008年2月20日,公开了一种带有透视窗的棉门帘,其结构包括外层面、纤维毡、透视窗及透视窗框,两层纤维毡外包裹有外层面形成棉门帘,在该棉门帘上开有透视窗口,在透视窗口的两层纤维毡之间安装有透视窗,透视窗周边通过透视窗框与外层面固定,在该棉门帘上端开有挂孔。该实用新型具有透视窗,可以防止发生碰撞。不足之处是,人通过后,门帘往往闭合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门帘闭合不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阻止室内外空气流通的门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够阻止室内外空气流通的门帘,所述门帘安装于门框上,包括横杆和设于横杆上的若干条竖向帘片,相邻帘片相互交叠,相邻帘片的交叠部位分别设有铁片和磁片。
本实用新型与通常的门帘相比,人通过后,相邻帘片的交叠部位的磁片和铁片相互吸引,从而使门帘良好闭合,有效保持室内的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铁片和磁片分别位于相邻帘片的交叠部位的相对一侧的表面上或相邻帘片的交叠部位的相背一侧的表面上。
铁片和磁片位置的设定使得不论相邻帘片如何交叠都能够良好闭合。
作为优选,所述帘片的下边缘上设有用于带动帘片下垂及复位的圆球。圆球的设置能够加快帘片的复位,并且帘片在圆球的重力作用下良好下垂,更有效的阻止室内外空气的流通。
作为优选,所述横杆下表面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竖向帘片上端位于凹槽内并与凹槽相连接。
作为优选,帘片为8至12条。
作为优选,靠近门框的左端和右端的帘片与门框之间通过粘扣带相连接。该结构的设置使得帘片能够更加有效的阻止室内外空气的流通。
作为优选,门帘采用保温材料。
保温材料制成的门帘既能有效防止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又具有一定的阻隔温度传导的作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人通过后,门帘能够迅速、良好地闭合;(2)能够有效阻止室内外空气的流通;(3)能够阻隔温度的传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相邻帘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横杆1、帘片2、磁片3、圆球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是一种能够阻止室内外空气流通的门帘,所述门帘安装于门框上,包括横杆1和设于横杆上的11条竖向帘片2,相邻帘片相互交叠,相邻帘片的交叠部位分别设有铁片和磁片3。
铁片和磁片分别位于相邻帘片的交叠部位的相对一侧的表面上,铁片和磁片也可以分别位于相邻帘片的交叠部位的相背一侧的表面上。帘片的下边缘上设有用于带动帘片下垂及复位的圆球4。横杆下表面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竖向帘片上端位于凹槽内并与凹槽相连接。靠近门框的左端和右端的帘片与门框之间通过粘扣带相连接。门帘采用保温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的门帘的闭合过程如下:
靠近门框的左端和右端的帘片与门框之间通过粘扣带相连接;人通过后,门帘中部的帘片在圆球的作用下,快速复位,相邻帘片的交叠部位上的磁片和铁片相互吸引,从而使门帘良好闭合,有效防止室内外空气的流通。
保温材料制成的门帘既能有效防止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又具有一定的阻隔温度传导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18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处理装置
 - 下一篇:触觉通信系统、方法和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