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集热布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1371.5 | 申请日: | 2012-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3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藏树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藏树正 |
主分类号: | F24J2/00 | 分类号: | F24J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421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集热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采集利用的装置,属太阳能采集利用技术类。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资源丰富广泛、生产成本低廉的宝贵能源,太阳能近数十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采集利用技术迅速发展。太阳能热水袋便是目前采用较多且使用较为方便的一种太阳能采集利用装置。但是,现有的太阳能热水袋由于结构上的原因大多只能平放在房顶,不能倾斜或竖立放置,而且大多小规模应用于民用简易的热水使用,不能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热水或农业蔬菜大棚的贮热、散热使用,应用范围十分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范围广、安装使用方便的太阳能集热布。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此种太阳能集热布由集热布本体、上、下固定边、纵向通道、中间固定区、给水通道、热水回水通道、补水管、循环泵、贮热池、放气管组成,其结构如下:集热布本体上、下边部分别设有上、下固定边,上、下固定边内侧分别设有热水回水通道和给水通道;集热布本体中部均布有多条纵向通道,各纵向通道上端分别与上方的热水回水通道底面孔眼相连通,下端分别与下方的给水通道连通,相邻纵向通道之间设有多个中间固定区;给水通道输入端与循环泵相连接,给水通道来水段分别与补水管和放气管相连通;热水回水通道输出端与贮热池相连接,贮热池底部与循环泵相连接。使用时,将该集热布设置并固定在房顶、阳台或室内向阳的墙面上,然后通过补水管经给水通道向集热布腔内加入冷水;冷水由给水通道顶面的孔眼进入各纵向通道后经集热布本体吸收的太阳能加热后由热水回水通道底面上的孔眼进入热水回水通道,再进入贮热池供用户使用;使用后的冷却水经贮热池后由循环泵输入给水通道,重复上一轮的工作过程。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即可持续的完成其全部工作。在长期工作过程中,如遇循环水量缺失或不足,则可通过补水管补入适当水量。冬季使用时,可在集热布上面加盖一层透明塑料薄膜,以提高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合理,安装使用方便,可以广泛应用于诸如工厂厂房、农业温室大棚、办公室、教室、居家等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各个领域场所的取暖保温工作,而且还可作为一种换热、散热装置安装在室内用来调节室内温度,冬天用来加热保暖,夏天接通地下冷水用来制冷降温。该装置使用规模可大可小,可以以较少的投入成本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集热布本体1、上固定边2、热水回水通道3、下固定边4、纵向通道5、中间固定区6、给水通道7、补水管8、循环泵9、贮热池10、放气管11组成,其结构关系如前所述。其中,集热布本体1为一由双层材料制作的长方形布袋,材料可采用现有的太阳能热水袋的用料或其它抗晒耐温易成型材料,按照不同宽度热压制作而成,其周边密闭,上、下边部分别设有供固定用的上、下固定边,上、下固定边上分别设有粘贴带或固定螺钉,中部设有多条宽度为1~5cm的纵向通道5和中间固定区6,各中间固定区6上分别设有固定用粘贴带或螺钉,上固定边2下方设有热水回水通道3,下固定边4上方设有给水通道7,热水回水通道3底面均布有多个与纵向通道5连通的孔眼,其伸出端与贮热池10相连,给水通道7伸出端与循环泵9和补水管8相连,另一端弯转向上通过其顶面均布的多个孔眼与各个纵向通道5相连。贮热池10为一带有保温层的热水袋,亦可将热水直接供蔬菜大棚的地下水加热以提高地温。放气管11用来防止集热布内热水温度过高时气体上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藏树正,未经藏树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13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豆分离蛋白液预热装置
- 下一篇:对便携式小型电子设备进行自发电充电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