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接触式测竹柳育苗基质湿度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80938.7 | 申请日: | 2012-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4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 发明(设计)人: | 侯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金波 |
| 主分类号: | G01N27/02 | 分类号: | G01N2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3600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城西镇胜利西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式测竹柳 育苗 基质 湿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竹柳育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测竹柳育苗基质湿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由于国家实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实行禁止天然林商品林采伐的政策,导致我国国产木材量大幅减产,作为资源类的产品,国际木材市场的价格也在逐年飞涨,虽然我国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外汇从国外高价进口木材,但仍然难以在短期内弥补国内木材市场的供需矛盾。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国家大力提倡营造速生林,满足国民生产的需要,而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柳树新品种一竹柳,由于其速生性、成材早、用途广泛、种植柳树经济效益较高,又能缓解我国实行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后木材紧张的局面,更为重要的是竹柳具有其他速生树种所不具有的优点,因此从其诞生到现在受到广大种植者的喜爱。
竹柳耐水淹能力强,可忍耐两个月以上不过顶的深水淹,或浅水地造林全年泡水不至死亡,但生长量下降。土壤湿度适中竹柳生长迅速,而当土壤湿度降到40%以下时表现为生长潜力受到抑制,在有条件灌溉情况下,当土壤湿度降到30%以下时,就及时浇灌,以保证竹柳的正常快速生长。因此,在培育竹柳苗时,为了使其更快更好的生长,种植者需对培养基质进行湿度监控管理。传统的湿度测量方法都足插入式:常见的为插入两根电极,通过两极间的电阻或电容大小来确定湿度大小。但这与电极插入深浅有关,局部测量误差也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测竹柳育苗基质湿度的装置,它结构简单,设计科学,采用非接触式的测量方式,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测量数值的精确度,有利于竹柳苗的培育。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LC振荡电路1、第一比较模块2、信号放大模块3、第二比较模块4、单片机控制模块5、显示模块6和电源模块7,LC振荡电路1与第一比较模块2连接,第一比较模块2与信号放大模块3连接,信号放大模块3与第二比较模块4连接,第二比较模块4与单片机控制模块5连接,单片机控制模块5与显示模块6连接,电源模块7分别与第一比较模块2、单片机控制模块5、显示模块6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当基质湿度越大,相对导电能力越强。根据这一原理,做LC振荡电路。用Φ1.0的漆包线绕一Φ30cm的圆托体20匝脱胎做感应线圈,并联一电容器得到一组LC振荡频率。用同一大小电容器并联一电感器,此电感器的大小与绕制定线圈的电感大小相同,这样又得到一LC振荡频率值,作为基准值。当线圈遇被测物,其线圈电感由于涡流作用而变化使得其LC振荡频率发生改变,再与原其准LC振荡频率比较得一组数据。两组数据相减后的数据校准为基质湿度。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采用非接触式的测量方式,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测量数值的精确度,有利于竹柳苗的培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LC振荡电路1、第一比较模块2、信号放大模块3、第二比较模块4、单片机控制模块5、显示模块6和电源模块7,LC振荡电路1与第一比较模块2连接,第一比较模块2与信号放大模块3连接,信号放大模块3与第二比较模块4连接,第二比较模块4与单片机控制模块5连接,单片机控制模块5与显示模块6连接,电源模块7分别与第一比较模块2、单片机控制模块5、显示模块6连接。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原理为:当基质湿度越大,相对导电能力越强。根据这一原理,做LC振荡电路。用Φ1.0的漆包线绕一Φ30cm的圆托体20匝脱胎做感应线圈,并联一电容器得到一组LC振荡频率。用同一大小电容器并联一电感器,此电感器的大小与绕制定线圈的电感大小相同,这样又得到一LC振荡频率值,作为基准值。当线圈遇被测物,其线圈电感由于涡流作用而变化使得其LC振荡频率发生改变,再与原其准LC振荡频率比较得一组数据。两组数据相减后的数据校准为基质湿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简单,设计科学,采用非接触式的测量方式,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测量数值的精确度,有利于竹柳苗的培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金波,未经侯金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09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