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80345.0 | 申请日: | 2012-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8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 发明(设计)人: | 林立君;苑庆山;徐鑫;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石油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 |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李建华 |
| 地址: | 163318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深度 处理 焦化 废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处理焦化废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焦化废水是在煤制焦炭、煤气净化及焦化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该废水的特点是COD、氨氮浓度高,含有大量的铵盐、硫化物、氰化物等无机盐类,而且有机物成分复杂,主要有酚类化合物、多环芳香族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及脂肪类化合物,且污染物浓度高,属于生物难降解有机废水。焦化废水一般要通过一级预处理、二级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才能排放。目前,焦化废水经过二级生化处理后,出水COD、总酚、氨氮污染物浓度仍然很高,色泽较深,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因此必须对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絮凝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化学氧化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不是一次性投资太大、治理费用高,就是工艺复杂、效果不佳,都难以达到排放标准取得满意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果好,见效快,所用药品及试剂廉价易得,运行费用低,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废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种用于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装置,包括一个酸化反应池,其独特之处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絮凝沉淀池、高位水槽、铁碳柱、中和沉淀池、空气压缩机以及浓硫酸加药泵和石灰加药泵;其中,所述酸化反应池与絮凝沉淀池、高位水槽、铁碳柱以及中和沉淀池之间的进出口管道依次连接,酸化反应池的入口作为焦化废水的入口,中和沉淀池的出口作为三次循环后达标出水的出口,中和沉淀池的出口与酸化反应池的入口之间通过循环管线连通;浓硫酸加药泵的泵出口连接于酸化反应池的入口处,石灰加药泵的泵出口连接于中和沉淀池的入口处;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输出端连接至铁碳柱底部的压缩空气入口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装置设计简单,操作方便,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效果好,所用药品及试剂廉价易得,运行费用低。此外,按照这种方法进行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在pH为2-4的酸性条件下,絮凝剂FeCl3投加量为3-5 g/L,依靠微电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和反应、吸附作用、絮凝作用等使焦化废水COD值降至60-80mg/L左右,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实验表明,废水中难降解的铵盐、硫化物、氰化物以及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得到有效降解,处理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酸化反应池,2-絮凝沉淀池,3-高位水槽,4-铁碳柱,5-中和沉淀池,6-浓硫酸加药泵,7-石灰加药泵,8-空气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所示,该种用于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装置,包括一个酸化反应池1、絮凝沉淀池2、高位水槽3、铁碳柱4、中和沉淀池5、空气压缩机8以及浓硫酸加药泵6和石灰加药泵7。其中,所述酸化反应池1与絮凝沉淀池2、高位水槽3、铁碳柱4以及中和沉淀池5之间的进出口管道依次连接,酸化反应池1的入口作为焦化废水的入口,中和沉淀池5的出口作为三次循环后达标出水的出口,中和沉淀池5的出口与酸化反应池1的入口之间通过循环管线连通;浓硫酸加药泵6的泵出口连接于酸化反应池1的入口处,石灰加药泵7的泵出口连接于中和沉淀池5的入口处;空气压缩机8的压缩空气输出端连接至铁碳柱4底部的压缩空气入口处。
使用时,在常温常压下,二级生化处理后的焦化废水进入酸化反应池,加浓H2SO4调溶液pH,上清液进入絮凝沉淀池,加入絮凝剂FeCl3,静置沉淀,上清液由高位水槽以逆流式的进水方式进入铁碳柱中,即从柱子底部进水,上部出水,并调节适当的进水流速,同时打开空气压缩机,调节合适流量,使柱内铁碳填料处于流化状,上部出水进入中和沉淀池,用5%石灰乳调溶液pH值为8-9,沉淀。出水在同样条件下,按上述步骤重复两次,即先后分别进入酸化反应池、絮凝沉淀池、高位水槽、铁碳柱、中和沉淀池,进行酸化反应、絮凝沉淀、微电解反应、中和反应等。出水COD可降到60-80mg/L,色度接近无色,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石油大学,未经东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03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产品废水处理CASS反应装置
- 下一篇:EDI模块底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