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上引连铸方法生产B10合金管坯的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79573.6 | 申请日: | 2012-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9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福金;王碧文;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福金 |
| 主分类号: | B22D11/14 | 分类号: | B22D11/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上 引连铸 方法 生产 b10 合金管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铜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用上引连铸方法生产B10合金管坯的设备。
背景技术
B10合金铜又称白铜(ASTM:C70600),具有良好的热交换性和优良的耐海水腐蚀性;因此在制冷和海水淡化领域及军事上有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技术的B10铜管的生产方式是将纯铜加入熔化炉,按照比例加入镍、铁、锰充分溶化后,流入保温炉,再按照所需规格进行半连续浇铸,将浇铸好的铜合金锭按所需铜管坯尺寸用料计算好进行定尺锯切。将锯切后的合金锭坯送入预热炉加热,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的合金锭坯送入挤压机中,配好磨具热挤压成管坯;将挤压成型的管坯酸洗后先剥去表皮,拉拔成官品。传统工艺的缺点是设备投资大,工序多,流程长,损耗大,碳排放严重,有酸污染,用人多,成本高,成材率不足30%。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缩短B10合金铜加工流程减少设备投资,碳排量少,无酸污染、产量高的用上引连铸方法生产B10合金管坯的设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将纯铜置于熔化炉中熔化;2、然后加入镍、铁、锰至充分熔化;3、将熔化后的合金铜水,引入结晶器内;4、用上引连铸机进行拉拔,其拉拔速度由计算机进行同步控制;5、当拉拔到所需长度的时候,用上引连铸机上的等离子切割机进行切割。
前述的上引连铸机,包括输出架、牵引机构、炉体、保温材料,结晶器加热机构和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机构和保温材料设于钢质炉体内,保温材料设于加热机构的外部;加热机构包括石墨坩埚和石墨环加热器件,石墨环加热器件设于石墨坩埚的外部;所述的牵引机构2的底部与结晶器9相连接;所述的结晶器为底部开有一个以上孔的圆柱体,其内部安装有T形的结晶器芯。
本实用新型具有:加工流程短、减少设备投资,碳排量少,无酸污染、产量高的优点;一次成材率达90%以上,大量的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引连铸机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引连铸机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晶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晶器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图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其显示了用上引连铸方法生产B10合金管坯的设备,所述的上引连铸机,包括输出架1、牵引机构2、钢质炉体3、保温材料4,结晶器9,加热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机构10和保温材料4设于钢质炉体3内,保温材料4设于加热机构10的外部。加热机构10包括石墨坩埚11和石墨环加热器件12,石墨环加热器件12设于石墨坩埚11的外部;所述的牵引机构2的底部与结晶器9相连接;所述的结晶器9为底部开有一个以上孔的圆柱体,其内部安装有T形的结晶器芯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福金,未经李福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95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晶器液位标定工具
- 下一篇:一种结晶器足辊辊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