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通气塞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77798.8 | 申请日: | 2012-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2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馨莉;陈桃杰;纪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7/027 | 分类号: | F16H57/027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张红卫;左燕生 |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通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箱、减速器等封闭齿轮箱的通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通气塞。
背景技术
汽车用变速箱、减速箱或主减速器等封闭齿轮箱,其工作时会有温度变化,在汽车开始行驶到行驶完毕驻车的过程中,齿轮箱内的温度会有一个从升温到降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齿轮箱内的空气热胀冷缩,若与外界大气压压差很大时,会使齿轮箱密封件过早磨损,为解决该问题,最常用的就是利用通气塞将汽车齿轮箱内部与外界相联通。
通气塞除起到将汽车齿轮箱内的空气与外界大气相联通,使齿轮箱内部与外界气压平衡的作用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将外界大气中的尘埃或水分挡住,避免进入齿轮箱内,且使齿轮箱内部油雾中的油最低限度量地排出齿轮箱外,减少润滑油损失并防止污染大气。也就是说,汽车齿轮箱通气塞在实现将齿轮箱与外界通气的功能的同时,还应具有防尘、防漏油的作用。现有的通气塞有以下四种方式:
(1)由塞体与塞帽等构成的常开式通气塞;
(2)常闭式通气塞,由塞体、塞帽、阀体、阀片和弹簧等组成;
(3)钢球式通气塞,结构上包括塞体、塞帽、弹簧和钢球等部件;
(4)加长型常闭式通气塞,组成上包括下座体、上座体、垫密圈、隔片、弹簧和常闭式通气塞等部件。
以上前三种结构的产品,存在着通气、防尘效果不佳或成本较高的缺陷,当工作环境恶劣或气压较大时很容易出现泄油现象或早期失效,使用寿命较短;而第四种结构的产品,当内压增加到0.5-1.0×104Pa时,空气能充分与油分离由塞帽排出,但由于这种产品的长度加长到约85mm,因此需要的安装空间大,从而适用环境受到很大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式通气塞,在实现通气、防尘和防泄油的功能的前提下,成本降低、对安装空间的要求小,适用范围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体式通气塞,包括中空的塞体,还包括位于塞体上部外周的塞帽,塞体与塞帽为一体式结构且二者间呈空腔结构,所述塞体设有下端开口的圆柱孔形中空腔;所述中空腔的开口处设有上凸状塞片,所述塞体与所述塞片间过盈配合;
塞体上,高于塞片的位置处,外壁上设有连通塞体内外的通气孔
塞体顶部,设有通气小孔,通气小孔将塞体的中空腔与塞体、塞帽间的螺旋状空腔相连通;
塞体上与塞帽底部相接处,外壁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将塞体的中空腔与塞体、塞帽间的螺旋状空腔相连通;
塞体的中部位置,外壁上设有用于与变速箱或减速器等密封箱体的壳体相卡接的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所述塞体主体结构的顶部,为与塞帽相配合的部分,纵截面为“n字”形结构,外壁上带有螺旋状塞片;塞帽开口向下包裹于塞体的螺旋状塞片外周,塞体与塞帽配合部分所成整体的纵截面为“空心的n”形且二者间为螺旋状空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化,通气孔包括第一通气孔兼回油孔、第二通气孔,第二通气孔高于第一通气孔兼回油孔且二者间于周向相互错开90゜设置;
塞片的上凸部分的最低处与第一通气孔兼回油孔连通。
作为第三种优化,所述塞体与变速箱或减速器等密封箱体的壳体相卡接的结构,为于塞体外壁上轴向相隔设置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种优化,塞体的顶端与塞帽连接过渡的内、外壁处设有加强筋。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1)小孔通气孔的设置,既实现了通气功能又能够破坏油膜防止泄油的功能;
(2)两个凸台和加强筋分别对塞帽起到限位和增加稳定性的作用;
(3)塞体外周带有螺旋式塞片构成,与一体式塞帽配合,塞片(可为碗形结构,但不局限于碗形)凸状边缘的最低处与第一通气孔兼回油孔相通,利于回油流出;
部分油雾随着空气流入到气孔较小的通气小孔处,通气孔起到破坏油膜的作用,防止油的流出,起到防油的作用,流回到塞体中腔部的油滴经塞体底部的通气孔兼回油孔流回箱体(变速箱或减速器等密封箱体的壳体)内部。剩余的空气经通气小孔流入塞帽与塞体形成的空腔中,形成“螺旋式气流通道”最后经通气孔排至大气中,从而达到与外界气压的平衡,所形成的螺旋空腔增加了气流的行程,起到了过滤的作用,防止灰尘和杂质的进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77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