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膜分离预处理系统内氨水热能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77542.7 | 申请日: | 201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8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泰;徐徜徉;尹中升;黄震宇;单世东;高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邦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8;C01B3/50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19 | 代理人: | 龙锋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预处理 系统 氨水 热能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成氨工业生产回收领域,特别涉及膜分离预处理系统内氨水热能回收利用。
背景技术
合成氨生产过程中有一部分工艺气需要排放,弛放气的主要成分为H2、N2、NH3、CH4和Ar气,直接放空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浪费和环境污染,通过膜分离装置可以将其中的高浓度氢气分离回收送回合成系统,尾气富含甲烷送燃烧系统或进一步利用,提高经济效益。由于弛放气中含有氨(NH3)组分,氨对膜组件有损害作用,会降低膜分离器的使用寿命,故弛放气需要先进行洗氨的预处理。此外,由于水洗过程气液两相平衡,使得塔顶出来的原料气中水含量处于饱和状态,经除液器后的管路及膜分离器中遇冷降温会出现水雾,进入膜分离器后会造成膜分离器性能下降。因此,膜分离器还要求入膜的原料气必须经过加热的预处理,使原料气温度高于露点并达到工作温度。其中洗氨是个放热过程,洗氨塔塔底排出氨水温度会达到50~60℃,而洗氨后的原料气出塔温度范围为25~35℃,经除液后又需要加热到40~45℃的工作温度,才能进入膜分离器回收氢气。
可见,利用塔底排出的氨水来预热入膜前的原料气,既可以回收氨水的热能,降低产品氨水的温度,又可大大节约原料气的加热蒸汽用量,从而获得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此实用新型可改变在现有工艺中,较高温度的氨水被直接送往膜分离预处理系统界外,而原料气完全依靠引入低压蒸汽加热来增加公用工程消耗的状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分离预处理系统内氨水热能回收系统,目的是改进膜分离氢回收工艺的预处理工艺,既有效的回收了氨水的热能,又对原料气进行了预热,实现了预处理系统内的氨水热能回收和利用。
一种膜分离预处理系统内氨水热能回收系统,包括弛放气输入端7、高压水泵1、洗氨塔2、换热器4、;所述高压水泵1的输出端与所述洗氨塔5上部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弛放气输入端7与洗氨塔2的下部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洗氨塔所述洗氨塔2底部输出端与换热器4壳程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洗氨塔2顶部输出端与换热器4管程输入端经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除液器3。
所述系统还设有套管加热器5,所述换热器4管程输出端与套管加热器5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套管加热器5输出端连接膜分离器6
所述高压水泵1的输入端连接脱盐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回收系统相比,以参数:8℃、流量5000Nm3/h、氨含量~6%的合成氨弛放气为例,可节约低压(0.5MpaG)饱和蒸汽用量~1.2吨/日。可见,此实用新型有效的回收了产品氨水的热能,并大大减少了用于原料气加热的蒸汽消耗量。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膜分离预处理系统内氨水热能回收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高压水泵;2,洗氨塔;3,除液器;4,换热器;5,套管加热器;6,膜分离器;7,弛放气输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所示,膜分离预处理系统内氨水热能回收系统包括驰放气输入端7、高压水泵1、洗氨塔2、换热器4;所述高压水泵1的输出端与所述洗氨塔5上部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驰放气输入端7与洗氨塔2的下部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洗氨塔所述洗氨塔2底部输出端与换热器4壳程输入端相连接。洗氨塔2顶部输出端与换热器4管程输入端经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除液器3。
换热器4管程输出端与套管加热器5输入端相连接。套管加热器5输出端连接膜分离器6,高压水泵1的输入端连接脱盐水。
合成氨弛放气先进入洗氨塔洗氨,其过程是:弛放气进入洗氨塔2,气体在洗氨塔中与高压水泵1打进塔的脱盐水在填料层中逆流接触,气相中的氨(NH3 )被水吸收后变成氨水,由洗氨塔2塔底排出,净化后气体由2塔顶排出。洗氨塔中水吸收氨的过程是个放热物理化学过程,因此,塔底氨水温度较高,约50~60℃,塔底排出的氨水送到换热器4与塔顶排出的原料气进行换热,氨水冷却后可降温至40℃,作为产品氨水送往界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邦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邦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75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印刷浆料的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湿法脱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