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火警系统的驱动电路及相应的火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77363.3 | 申请日: | 2012-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8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侯树春;逄红;王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G08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火警 系统 驱动 电路 相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涉及火情告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警系统中的驱动电路以及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简称火警系统,是人们为了早期发现、通报火情,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控制和扑灭火情,而设置在建筑物中或其它场所处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目前大部分建筑物,如办公楼、酒店、大型商场中均设置有火警系统。
图1A示意性地示出了火警系统的一般构成。如图1A所示,火警系统100一般包括中央控制系统110以及通过线路Line连接到中央控制系统110的多个火警探测器120和多个手动报警器130等。火警探测器120和手动报警器130均经由线路Line将告警信号传送给中央控制系统110。中央控制系统110响应于该告警信号而自动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和通讯手段。由此,采用图1A所示的火警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报警、自动灭火、安全疏散诱导、系统过程显示、消防档案管理等等,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消防控制系统。
图1A中的中央控制系统110可以采用交流供电111或者蓄电池供电112。这里,一般要求中央控制系统110的蓄电池112能够维持系统进行长达72小时的火情监测工作。在一些国家还要求蓄电池112能够维持大约半个小时的告警状态。为了达到上述要求,中央控制系统110需要尽可能地省电。
在图1A中,火警探测器120是探测火灾的仪器。由于在火情发生的阶段,将伴随产生烟雾、高温、火光等。这些烟、热和光可以通过烟雾探测器120(“S”)或温度探测器120(“H”)转变为电信号报警而使得中央控制系统自动启动灭火装置、及时灭火。中央控制系统110经由线路Line给每个火警探测器120或手动报警器130提供驱动,以使其获得足够的电能,以正常工作。同时,中央控制系统110还周期性的监测线路Line是否出现断路或短路故障,以保证火警探测器120以及手动报警器130的正常运行。
图1B具体示出了例如火警探测器120与中央控制系统110的连接关系。在图1B所示的例子中,多个火警探测器120并联在线路Line+和Line-之间,且在线路Line的远端端接有端接元件(EOL:End of Line)。这里端接元件EOL可以是阻性元件,用于检测线路是 否有故障。具体地,当线路Line出现断路时,从中央控制系统110侧检测到的线路电阻将高于EOL的阻值;当线路出现短路时,从中央控制系统110侧检测到的线路电阻将小于EOL的阻值。由此,EOL可以有助于检测线路是否正常。
中央控制系统110还实时监视线路电压VLine以便监测线路上是否出现告警。火警探测器120在探测到火情时会在线路Line上发送告警信号,例如拉低线路电压VLine。手动报警器130在被手动触发后也会在线路Line上发送告警信号。图2A和图2B分别示例性地示出一种火警探测器120和一种手动报警器130的告警指示方式。
图2A示出了火警探测器120的一种告警方式。如图2A所示,在其感测模块220探测到火情时导通开关K1,该开关K1与一个小电阻(例如410Ω~1000Ω)串联在线路Line+和Line-之间。这样,开关K1导通时线路上的例如30mA电流会灌入小电阻,并由此使得线路电压从24V拉低到大约12V左右。
图2B示出的手动报警器130在其触发模块230被触发后导通开关K2,该开关K2与一个稳压二极管(反向击穿电压约为例如5.6V~12V)串联在线路Line+和Line-之间。由此,开关K2导通使得线路电压从正常的例如24V拉低到该稳压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电压,例如5.6V~12V。由此,中央控制系统110可检测到该线路电压的下降而发现告警。
在现有的中央控制系统中,一般要求火警探测器的告警电压大于12V,以便与5.6~12V的手报告警器的告警电压相区分。这样就需要告警电流至少达到30mA。当线路上出现移除的火警探头时,为了达到上述大于12V的告警电压,线路上需要更大的告警电流,例如55mA。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公司,未经西门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73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