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流伺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74432.5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8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胡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普雷科尔传感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25/02 | 分类号: | H02P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10 | 代理人: | 张朝元 |
地址: | 315042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伺服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流伺服系统。
背景技术
近十几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推广,交流伺服系统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传统的交流伺服系统由伺服电机、旋转编码器、伺服驱动控制器组成,其中旋转编码器是整个交流伺服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伺服驱动器输出扭矩的平稳性。目前,传统的伺服电机中的旋转编码器有光电式旋转编码器和旋转变压器这两种。
其中光电旋转编码器对环境有很高的要求,其工作原理是通过LED光源发出LED光,透过遮光板和旋转的光栅盘,投射到光电感应器上,经电路处理输出数字脉冲信号。在使用时,光路线很容易被灰尘颗粒改变,光栅盘上的结露水滴也会直接影响光电传感读数,同时光电编码器对振动和冲击相当敏感,过大的冲击会损坏光栅盘。所以在相对恶劣的使用环境中,光电编码器就需要特殊的防震和密封设计,这不仅增加了编码器的尺寸,同时也增加了投资成本。
而旋转变压器是由两个相交成90度的定子和一个转子组成。当励磁电压加在定子上使转子旋转时,会在定子上产生感应电流,两个定子上的相对感应电流经测量后,可以得到电机转子的转速和转角位置。旋转变压器在使用时结构牢固,性能非常可靠,可以取代光电编码器使用在恶劣环境场所。但是旋转变压器控制电路要复杂多,所以需要用配套的旋转变压器转角/数字转换器来进行转换。且配套的旋转变压器转角/数字转换器在安装到伺服控制器上时,也需要用相应的电缆才能进行连接,这个不仅使得安装变得繁琐,同时也增加了投资和维护成本。
综合上述可见,传统的交流伺服系统还需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流伺服系统,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交流伺服系统,包括伺服驱动器、微电脑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交流永磁电动机,所述伺服驱动器分别与微电脑PLC和交流永磁电动机连接,交流永磁电动机上安装有磁性编码器,磁性编码器的端口与伺服驱动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稳定性能好且精度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抗震动、耐高温、耐湿的特性,可在恶劣环境下使用而不受影响,具有一定的经济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交流伺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伺服驱动器;2、微电脑PLC;3、交流永磁电动机;4、磁性编码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交流伺服系统,包括伺服驱动器1、微电脑PLC 2和交流永磁电动机3,所述伺服驱动器1分别与微电脑PLC 2和交流永磁电动机3连接,交流永磁电动机3上安装有磁性编码器4,磁性编码器4的端口与伺服驱动器1连接。
具体使用时,将磁性编码器4的+5V端口、GND端口、A+/A-端口、B+/B-端口、Z+/Z-端口分别与伺服驱动器1上相应的编码器端口连接。工作时,磁性编码器4上A+/A-端口和B+/B-端口的信号会经过频率/速度变换电路转变为为电机转速信号为交流永磁电动机3转子提供转角增量输出,而磁性编码器4上的Z+/Z-端口可以提供原点位置脉冲,伺服驱动器1的位置检测电路根据原点脉冲和转角增量输出计算出磁极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磁性编码器4采用的是霍尔感应原理,其能够在直接不接触的状态下,通过感应旋转部件上永久磁铁的相应磁场强度来测量旋转部件角度,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因灰尘、结露水、振动和冲击等外在因素而影响传感读数的现象发生。同时由于磁性编码器4上的端口与伺服驱动器1的端口可一一对应连接,从而避免了本实用新型在连接时需要配到的旋转变压器转角/数字转换器来进行转换的现象发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稳定性能好且精度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抗震动、耐高温、耐湿的特性,可在恶劣环境下使用而不受影响,具有一定的经济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普雷科尔传感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普雷科尔传感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44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