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搭载激光雷达测量系统飞行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73968.5 | 申请日: | 2012-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5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潘文武;唐丹;陈烈强;李红波;陈门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科学城久利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B1/58 | 分类号: | B64B1/58;B64D4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卿诚;吴彦峰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搭载 激光雷达 测量 系统 飞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低空遥感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搭载激光雷达测
量系统飞行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测绘科学技术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调查、检测与评估、用地规划、土地属性调查、三维地理信息、林业植被分析、水利管理建设、电力规划与管理、数字化城市以及重大工程都需要现实性强、高精度的三维地形地貌数据。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取、更新地理信息基础数据一直是国家基础建设部门长期关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传统测绘作业人员无法到达的地域和传统航空摄影测量的前期布控和后期调绘的大量工作等问题,航空摄影测量所需要的气象条件、空域、机场等复杂繁多的保障条件。如何能够实现500米以下的低空激光雷达测量,则可以完全摆脱云层遮挡、气象能见度差、前期布控、后期调绘、冗繁保障条件的影响,满足中小区域1:2000~1:500大比例尺三维地形地貌的测绘。
目前,发达国家主要采用有人直升机搭载激光雷达测量系统进行勘测作业,其技术水平及应用水平较为先进,已在欧美和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广泛使用。其应用领域涵盖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电力线路设计、电力巡线、公路与铁路设计、林业、水利、文物及遗迹复原以及数字城市等各个行业。
激光雷达测量系统在我国的研究较晚,近几年我国才开始采用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系统进行测绘作业,而所采用的激光雷达测量系统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购买的大型设备,搭载平台多为单引擎小型飞机,如运五或其他小型飞机及直升机等,飞行速度一般大于100公里/小时,能够满足一般测绘的需求。但是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系统存在着缺陷有:由于飞行平台自身原因,不能满足激光雷达测量系统对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和测试距离的要求;飞行平台代价昂贵,导致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系统的使用成本、维护成本很高,难以推广应用;有人机载测量系统的使用对飞行测量人员安全存在着极大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和测试距离可控的、使用和维护成本相对低廉的、对飞行测量人员没有安全
隐患的搭载激光雷达测量系统飞行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搭载激光雷达测量系统飞行的装置,其特点是飞艇采用软体式艇囊,激光雷达测量系统搭载在飞艇上,激光雷达测量系统挂接在飞艇下方,激光雷达测量系统与飞艇的发动机之间通过主气囊隔离。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中激光雷达系统与飞艇之间的连接是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中激光雷达测量系统与飞艇之间的连接部位可以是在吊舱的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由于采用飞艇作为搭载平台,而飞艇已是一种成熟技术产品,通过主、副气囊充气量的比例调整,可以实现飞行高度可控性;根据预先设定的航线,控制尾舵和发动机可以实现预定航线及预定速度的飞行;由于飞艇高度和航线可控,因此也就能实现系统测量距离的可控性。飞艇起降速度可控、艇囊采用软体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对激光雷达测量系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加之飞艇价格相对飞机便宜、易于维护,因此,相对于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系统具有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飞行平台是无人驾驶的飞艇,不需要测量人员和驾驶人员进行空中作业,因此使用本发明产品的安全性有充分保障。另外,飞艇搭载的激光雷达测量系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起飞,而无需专门的机场或专业场地停靠、起飞、降落;飞艇搭载的激光雷达测量系统可以实现低空飞行,在空中管制方面的约束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搭载激光雷达测量系统飞行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
搭载激光雷达测量系统飞行的装置由飞艇、激光雷达测量系统6和GPS天线7组成,飞艇包括主气囊1、副气囊2、尾舵3、吊舱4和转涵机构5,激光雷达测量系统6根据空间位置挂接在飞艇下方,以保证激光雷达测量系统6不会与地面直接碰撞而遭受损伤。
飞艇采用软体式艇囊,激光雷达测量系统6与飞艇的发动机之间通过主气囊隔离,降低振动传递,避免了惯导系统的干扰及误差,可以极大提高测量精度,使数据的获取解算更加精密;正是由于采用了软体式艇囊,在无动力情况时下降速度很慢,即使出现意外情况需要迫降,飞艇也会缓慢降落,艇上设备几乎不会受到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科学城久利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省科学城久利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39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旋翼超低量无人施药机
- 下一篇:登船角度自由调整的船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