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双通道兰炭烘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73914.9 | 申请日: | 2012-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4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岳正喜;岳斌斌;石兴旺;陈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作市真节能干燥设备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1/06 | 分类号: | F26B11/06;F26B25/16 |
代理公司: | 郑州金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1 | 代理人: | 郭增欣 |
地址: | 45499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双通道 烘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卧式双通道兰炭烘干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兰炭,又称为半焦或焦粉,呈浅黑色的块状物,一般是利用精煤块烧制而成;也可以是化工厂提炼煤焦油的工业附属物,具有固定炭高、电阻比高、化学活性高、含灰份低、铝低、硫低、磷低的特性,可代替冶金焦、无烟块和木炭而广泛运用于电石、金属硅、铁合金、硅铁、铬铁、硅锰、碳化硅、化肥等产品的生产中,颗粒度要求不小于5mm;由丁兰炭烘干前混杂的泥、水含量比较高,烘干过程容易破碎。
在烘干行业中,想要在滚筒内烘干一些易碎、存在内在水分的物料(如兰炭)是非常困难的,如果烘干机利用尾气风量大的话,吹着物料容易碰壁,使物料碎裂后失去它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卧式双通道兰炭烘干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式双通道兰炭烘干机,包括底架、驱动装置、卧式滚筒体、进风管道、出风管道、上料溜槽,所述的卧式滚筒体包括同心布置的外层筒体和内层筒体, 外层筒体和内层筒体之间通过若干个支杆实现支撑连接,外层筒体内壁设有螺旋导料板,内层筒体内壁设有导气旋流板,外层筒体和内层筒体之间为烘干通道,内层筒体内部为热交换通道,在滚筒的两端设有与底架连接的端盖,该端盖包括筒形侧壁和圆形顶壁,所述的内层筒体穿过圆形顶壁的中部与进风管道、出风管道连接;所述的筒形侧壁与外层筒体对接;所述的前端的端盖的圆形顶壁上设有上料溜槽,上料溜槽的内端深入到烘干通道内;所述的进风管道外侧设有夹套层,该夹套层前端敞开与大气连通,尾部封闭,夹套层的尾部通过管道连通至前端端盖内部。
所述的夹套层内的进风管道内壁沿径向设有若干个互相交错的挡风板。
所述的挡风板的大小至少超过进风管道横截面的一半。
所述的挡风板外部贯穿进风管道并连接在夹套层上。
所述的内层筒体的端部设有外法兰,该法兰上连接有若干个叠压的密封片,这些密封片一端与法兰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抱持在进风管和出风管的端部。
所述的外层筒体和端盖的筒形侧壁的搭接位置设有密封结构。
所述的外层筒体外部的两端设有支撑辊,与底架上才支撑辊组配合安装;外层筒体的中部设有驱动轮,该驱动轮为链轮,通过链条与驱动装置的链轮连接传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卧式双通道兰炭烘干机,针对兰炭这个形态的物料可以充分的原形烘干,将烘干通道设置在外层,减小了物料在滚筒内活动空间小,不易碰撞,就能最大程度的避免粉碎。
该烘干机的烘干通道和换热通道互相隔离,避免了尾气中的灰尘进入物料中,实现洁净烘干,在换热通道内设有导气旋流板,能够延缓热气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热交换率,使热风释放更多的能量。
在进风管道上设有夹套层,能够将进入烘干通道内的空气进行预热,实现了对热风能量的充分利用,避免冷空气直接进入到烘干通道内,使烘干通道降温,从而提高烘干效果。
该实用新型的烘干机不但能用来烘干兰炭,还能用来烘干其他同类易碎物料。
该实用新型的烘干机的端盖给滚筒上料和提供热气,端盖和滚筒体的内筒体形成了的夹层与滚筒体内的烘干通道匹配,夹层套内的预热气体刚好进入该夹层内,成功解决了滚筒体上料和供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卧式双通道兰炭烘干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滚筒体的横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进风管和夹套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图1中进风管和夹套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1.进风管道、2.夹套层、3.挡风板、4.管道、5.端盖、6.滚筒体的外筒体、7.支杆、8.螺旋导料板、9.滚筒体的内筒体、10.上料溜槽、11.底架、12. 导气旋流板、13.法兰盘、14.螺栓、15密封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作市真节能干燥设备研发有限公司,未经焦作市真节能干燥设备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39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