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73160.7 | 申请日: | 2012-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1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傅晓钦;周军;周国韧;陈奕扬;钱飞中;俞杰;许丹丹;汪伟峰;马静军;楼竟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文忠 |
地址: | 31501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傅立叶 红外 光谱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化学成分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能提高监测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灵敏度。
背景技术
目前,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仪能分析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但灵敏度低,只能分析ppm级的污染物浓度。因此,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中使用受到限制,往往无法检测出空气中的较低浓度的污染物,定性定量困难,影响应急监测时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利用冷阱吸附和加热解析技术,耦合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测定快速测定空气中的挥发性物质的技术,而提供能提高监测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灵敏度的一种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检测装置,其中,包括有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连接有过滤器,过滤器与富集解析阱相连接,富集解析阱包括有配合装配的吸附阱、冷阱控制装置及电加热装置。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包括有光谱仪进气接口及光谱仪排气接口,上述的傅立叶红外光谱仪通过光谱仪进气接口与过滤器相连接。
该检测装置包括有四通阀,上述的四通阀包括有K1开口、K2开口、K3开口、K4开口,K1开口与排气管连接,K2开口与进气管相连接,K3开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吸附阱相连接,K4开口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光谱仪排气接口相连接。
上述的吸附阱通过第三连接管与过滤器相连接。
上述的傅立叶红外光谱仪通过第四连接管连接有过滤器。
上述的吸附阱与电加热装置紧密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检测装置,其中,包括有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连接有过滤器,过滤器与富集解析阱相连接,富集解析阱包括有配合装配的吸附阱、冷阱控制装置及电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检测装置利用冷阱吸附和加热解析技术,耦合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测定快速测定空气中的挥发性物质的技术,提高监测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灵敏度,能快速方便地检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现场中的空气中挥发性有毒物质。其检测原理为:通过冷阱吸附和加热解析装置和管路把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气样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系统。先通过装有吸附剂的冷阱管吸附一定时间的空气样品,然后通过快速加热解析进行气体闭路循环检测,浓度检测值稳定后记录该值。
通过测定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挥发性物质标准气体,建立仪器响应值-浓度标准曲线,再对待测气样进行检测,然后根据建立的仪器响应值-浓度标准曲线得到待测气样的浓度。本方法的有益效果是,为了克服现有的傅立叶红外光谱法测定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灵敏度低的缺点,本方法提供一种快速方便的前处理装置能提高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分析灵敏度,从PPM级提高到PPB级,提高定性和定量的准确性,大大地提高应急监测时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傅立叶红外光谱仪1、富集解析阱2、冷阱控制装置3、电加热装置4、吸附阱5、 过滤器6 、光谱仪进气接口7、光谱仪排气接口8、四通阀9、K1开口10、K2开口11、K3开口12、K4开口13、第一连接管14、第二连接管15、第三连接管16、第四连接管17、排气管18、进气管19。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检测装置,其中,包括有傅立叶红外光谱仪1,傅立叶红外光谱仪连接有过滤器6,过滤器6与富集解析阱2相连接,富集解析阱2包括有配合装配的吸附阱5、冷阱控制装置3及电加热装置4。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1包括有光谱仪进气接口7及光谱仪排气接口8,所述的傅立叶红外光谱仪1通过光谱仪进气接口7与过滤器6相连接。
该检测装置包括有四通阀9,所述的四通阀9包括有K1开口10、K2开口11、K3开口12、K4开口13,K1开口10与排气管18连接,K2开口11与进气管19相连接,K3开口12通过第二连接管15与吸附阱5相连接,K4开口13通过第一连接管14与光谱仪排气接口8相连接。
吸附阱5通过第三连接管16与过滤器6相连接。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1通过第四连接管17连接有过滤器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未经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31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千装货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汽车仪表板管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