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71691.2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1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王耀;贺新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马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G07F1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郑文涛 |
地址: | 3113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直流 充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具体是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燃油汽车因能源消耗大,对环境污染严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担忧,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战略。而电动汽车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些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公共充电装置的需要越来越大。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分别投入巨资建设电动车充电站和充电桩等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配套充电设施,随着两大电网制定了在全国大规模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和充电桩的计划,电动车充电站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具有无污染、噪音低,能源效率高,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
然而,交流充电桩,只能供慢速充电,耗时长,无法快速给电动汽车充电,尤其是电动公交车、大型电动汽车,无法满足紧急充电需要,而且无智能判断设备,对电池的状态无法实时监测,智能化程度不够。
现有的直流充电机,电源模块使用传统的散热设计,是用风扇对着所有元件、硬件PCB板和散热器一起吹,灰尘被吹到硬件PCB板上,使模块各种性能下降或损坏。而且现有的直流充电机多数采用硬开关拓扑,输入电压要求是380VAC±10%,频率50±1Hz,半载以上效率转化只有90%,重量偏重,效率与功率因素相对较低,整机功率也相对较低。另外各支流电源模块的整合过程中,电气传导可靠性不强,不支持带电插拔,外围走线一致性不强,不够美观,而且会对电网产生谐波污染和无功干扰,整流装置对电网发射总谐波很大;非线性负荷对公共电网造成的谐波污染以及谐波检测和谐波问题,影响直流充电机的整体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机。
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电源模块、漏电保护模块、电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和监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漏电保护模块、电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和监控模块连接。
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由控制电路组成,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嵌入式ARM处理器,所述嵌入式ARM处理器通过CAN总线、485总线与以太网连接组建各级网络。
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保护电路、均流电路、控制电路和辅助电源,所述电源模块中设置有全桥移相LLC谐振全软开关。
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保护模块中设置有交流接触器、熔断器和互感器。
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中设置有以太网模块、CAN模块、串口模块和485模块。
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包括1个7寸触摸液晶屏,以及三个用于指示“运行”、“充电”、“故障”的指示灯。
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机电源模块中的发热元件直接贴在散热片上。
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机电源模块中的热插拔端子与PCB板直接焊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机,缩短了电动汽车充电时间,加速了电动汽车的发展,为用户节约了时间;直流充电机产生的谐波得以有效的抑制,这将有利于提高整套充电系统的效率,减少系统损耗,保证电能计量与计费的准确性,保障直流充电机通信系统的稳定性,使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更加满足坚强智能电网的要求,更好地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整机效率转化在普通90%基础上提升5%,节能效率显著;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采用的先进的散热,支持热插拔等处理,能保证整机在长时间使用后可靠性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机的模块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机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中,1—主控模块;2—电源模块;3—漏电保护模块;4—电表模块;5—数据传输模块;6—人机交互模块;7—监控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机主要包括7大部分:主控制模块1、电源模块2、漏电保护模块3、电表模块4、数据传输模块5、人机交互模块6、监控模块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马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马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16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直条切割机自动升降装置
- 下一篇:过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