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虹吸滤池反冲洗节水快速自动调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70474.1 | 申请日: | 2012-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2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 发明(设计)人: | 宋来敬;厉磊;仲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来敬 |
| 主分类号: | B01D35/027 | 分类号: | B01D35/02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2300 山东省日照***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虹吸 滤池 冲洗 节水 快速 自动 调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虹吸滤池的反冲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反冲洗的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虹吸滤池是给水处理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过滤池,它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大型的阀门和相应的电动控制设备,而是利用滤池本身的出水量、水头进行反冲冼,便于实现操作的自动化控制。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虹吸滤池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虹吸滤池结构复杂,如果施工安装不标准,会出现长时间不虹吸及水力自动控制浪费水等现象,现举例说明,如图3所示为一自来水公司水厂的虹吸滤池,该水厂的虹吸滤池设计图纸是全国通用的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773(二),设计净水能力为600m3/h,滤池由六格组成,过滤周期为12小时,在反冲洗池内安装有排水虹吸管1,排水虹吸管1通过抽气管2连接有辅助排水虹吸管5,各个反冲洗池还设有连通的强制虹吸管9,用于强制抽气,且强制虹吸管9连通每一个排水虹吸管1上的抽气管2,当滤池任何一个格的水位上升至淹没排水虹吸管1时,排水虹吸管1内的空气随水位升高而不断被压缩,形成管内气压。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常数),即P1V1=P2V2;
P1:新的过滤周期开始时的压力,与大气压相同;
V1:按管道长度计算,如取6.0米;
P1:管内最大压力,接近虹吸时管内压力;
V2:按管道长度计算,如取4.0米;
可计算出管内最大压力可达0.15兆帕,仅靠辅助排水虹吸管抽气需要的时间为50分钟,如果同时打开强制虹吸管抽气,使强制虹吸管与辅助排水虹吸管同时运行,需要的时间为25分钟,由此可见两种方式的排水抽气时间较长,经过实际计量,每次排水抽气直至排水管内形成负压造成虹吸反冲洗,需要水量为15m3,浪费水源现象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反冲洗用水量少、排水快的虹吸滤池反冲洗节水快速自动调压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虹吸滤池反冲洗节水快速自动调压装置,包括连通虹吸滤池的排水虹吸管与辅助排水装置的抽气管,所述抽气管安装在所述排水虹吸管的顶部,所述抽气管上安装有自动排气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辅助排水装置包括平行于所述排水虹吸管中心轴线设置的引水管,所述引水管位于所述排水虹吸管的出水侧,且所述引水管的端口低于所述排水虹吸管的出水口,所述引水管套装有辅助排水虹吸管,所述辅助排水虹吸管的端口高于所述排水虹吸管的出水口,所述引水管上端口与所述辅助排水虹吸管的外周面密封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自动排气装置包括自动排气阀。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抽气管还连通有破坏所述排水虹吸管真空的真空破坏管,所述真空破坏管端部设于计量水槽内。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虹吸滤池反冲洗节水快速自动调压装置,包括连通虹吸滤池的排水虹吸管与辅助排水装置的抽气管,所述抽气管安装在所述排水虹吸管的顶部,所述抽气管上安装有自动排气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反冲洗池内水淹没排水虹吸管和辅助排水装置后,辅助排水装置内气压上升快,首先打开自动排气装置,使辅助排水装置内以及通过抽气管连通的排水虹吸管内的气体一通排出。自动排气装置启动时间短,同时需水量小,有助于节约用水量,从而提高虹吸滤池的水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水虹吸管的安装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虹吸滤池排水虹吸管的组合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排水虹吸管的安装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水虹吸管;2-抽气管;3-自动排气阀;4-引水管;5-辅助排水虹吸管;6-真空破坏管;7-计量水槽;8-排水管;9-强制虹吸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来敬,未经宋来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04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化用坩埚托盘
- 下一篇:一种智能调节风量的笔记本散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