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纤维蛋白层滑离式分离胶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9537.1 | 申请日: | 2012-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7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许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鄞州青林医疗器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G01N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蛋白 层滑离式 分离 胶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采血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纤维蛋白层滑离式分离胶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分离胶管,在对其进行抽血离心处理后,会有一层杂质漂浮于血清表面。由于杂质漂浮于血清表面,在取样针从管口向下伸入到血清中吸取血清的过程中,针头一旦从杂质漂浮层经过,经常会被堵塞,即使引起取样针的半堵塞,也会造成血液标本检测结果不准。这部分杂质主要由血液中的纤维蛋白丝、油脂以及分离胶中的小分子胶粒等物质组成。由于所述杂质的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具有多样性,要将其快速、完整地去除是非常困难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供医务工作者无需去除血清表面的杂质,就能够完全避免取样针在抽取血清过程中与杂质接触,保证所抽取的血清纯度、避免针头被堵塞的纤维蛋白层滑离式分离胶管。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的方案是:纤维蛋白层滑离式分离胶管,由抽吸孔、防溅帽、胶塞、凹陷空间、避让头和试管构成。防溅帽为下端开敞、上端有一抽吸孔的圆筒形塑料壳体。胶塞的外轮廓为圆柱形,胶塞的上表面有一圆柱形的、上端开敞的凹陷空间,胶塞的下端是与胶塞结合为一整体的圆筒形的避让头,避让头内的圆柱形空间与其上方的凹陷空间相通,避让头的下端封闭且避让头下端的外轮廓为上大下小的圆锥。所述圆锥与胶塞及凹陷空间共轴。所述圆锥的顶点与胶塞的下底面之间的竖直距离为0.6—2.0cm,胶塞和避让头的结合体的材质为丁基橡胶,在避让头下端的圆锥的外表面采用聚四氟乙烯进行覆膜处理。胶塞处于防溅帽的上半部以内,并与防溅帽的内壁成过盈配合关系,胶塞的下端塞于试管的上端内并与试管的上口内壁成过盈配合关系,防溅帽的下半部的内壁与试管上口的外壁成间隙配合关系。
在采血时,首先要确保在分离胶管的管口竖直向上时,管内血液样品的液面高度高于避让头下端的圆锥。在将装有血样的分离胶管进行离心处理的过程中,分离胶以及血液样品中的血细胞、血清,根据各自的比重,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分离胶管中移动到各自稳定的位置,而管内的杂质由于比重最轻,就向胶塞方向移动,当杂质接触到所述避让头端部的圆锥时,由于圆锥的侧面为斜面、同时其表面又采用了聚四氟乙烯进行覆膜处理,具有较小的滑动摩擦系数,因此杂质在圆锥斜面的引导下滑过圆锥表面,继续向胶塞的底部运动,而不会滞留于圆锥斜面上,直到其运动至血清表面为止。
当离心处理结束时,避让头的下端的圆锥完全处于纯净的血清中,而杂质层处于避让头下端的圆锥的上方并形成杂质层。
此时,只需将取样针从防溅帽顶部的抽吸孔竖直向下插入,并确保取样针从避让头下端圆锥的顶点穿过,由于杂质层处于所述圆锥的上方,进入血清的取样针的针头完全不会与杂质层发生接触。上述过程所采用的取样针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1年7月20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1020665773.9的“一种分析仪的取样针”。
采用上述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显著进步:
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取样针在伸入分离胶管的过程中,完全不与浮于血清表面的杂质层发生接触,这就有效避免了现有取样针在抽取血清过程中被杂质堵塞的情况发生,同时也提高了血液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抽吸孔 2.防溅帽 3.胶塞 4.凹陷空间 5.避让头 6.试管 7. 取样针 8.杂质层 9.血清 10.分离胶 11.血细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纤维蛋白层滑离式分离胶管,由抽吸孔1、防溅帽2、胶塞3、凹陷空间4、避让头5和试管6构成。防溅帽2为下端开敞、上端有一抽吸孔1的圆筒形塑料壳体。胶塞3的外轮廓为圆柱形,胶塞3的上表面有一圆柱形的、上端开敞的凹陷空间4,胶塞3的下端是与胶塞3结合为一整体的圆筒形的避让头5,避让头5内的圆柱形空间与其上方的凹陷空间4相通,避让头5的下端封闭且避让头5下端的外轮廓为上大下小的圆锥。所述圆锥与胶塞3及凹陷空间4共轴。所述圆锥的顶点与胶塞3的下底面之间的竖直距离为0.6—2.0cm,胶塞3和避让头5的结合体的材质为丁基橡胶,在避让头5下端的圆锥的外表面采用聚四氟乙烯进行覆膜处理。胶塞3处于防溅帽2的上半部以内,并与防溅帽2的内壁成过盈配合关系,胶塞3的下端塞于试管6的上端内并与试管6的上口内壁成过盈配合关系,防溅帽2的下半部的内壁与试管6上口的外壁成间隙配合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鄞州青林医疗器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鄞州青林医疗器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95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