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锥形面摩擦式超越离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7357.X | 申请日: | 201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6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罗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俊 |
主分类号: | F16D41/06 | 分类号: | F16D41/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 |
地址: | 400060 重庆市南岸***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锥形 摩擦 超越离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动力传动领域中的超越离合器装置,具体为锥形面摩擦式超越离合器,属机械传动中广泛应用的基础功能性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超越离合器技术,最广泛使用的是利用斜面楔紧原理的滚柱式超越离合器和楔块式超越离合器两种。这两种的主要缺陷有:1、所有接触为离散的高副接触,楔紧时接触应力非常大,导致承载能力很小,接触副磨损快,寿命短。2、由于是离散接触副,很容易出现离散件不能同步工作的情形,极易造成局部损坏而出现不能自锁或死锁的失效故障。3、几乎没有磨损的自动补偿能力。4、超越状态的阻力大,效率不高。5、楔紧后需要较大的解楔力。6、溜滑角比较大。7、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多,对材料和制造的一致性要求都非常高,成本高。8、由于离散件多,带来高转速工作特性差,特别是高转速超越状态,噪声和磨损都很大。
现有技术由于有以上缺陷,严重影响了超越离合器的应用范围,可参见张济政等著的《超越离合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第三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文集, 出版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出版时间20021028)一文。从该文的内容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和专家做了大量的改进探索和发明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就,但要达到比较理想的性能、结构、可靠性、成本和寿命等超越离合器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文献CN2175321Y公开了一种基于螺纹副和锥面摩擦副式的单向离合器,但没有给出实现自锁的条件。
文献CN2479288Y 公开了一种基于斜槽轴销和锥面摩擦副式的单向超越离合器,该离合器除与文献CN2175321Y有类似的缺点外,还存在承载能力低的缺陷。
文献CN 201747821 U和CN 101936346 A公开了一种 “空间楔合式摩擦超越离合器”,正如文献所述:“依据全新技术原理设计”,一方面没有在文献中阐明“全新技术原理”究竟是什么原理;另一方面,该文献选择了导向机构摩擦副本身自锁的结构范围,使超越离合器的结构设计、解锁性能和承载能力的提升都受到很大的局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创造性地综合应用多种现有的机械技术理论,设计出全新结构的锥形面摩擦式超越离合器,拟达到以下目的:
(1) 克服已有设计的上述缺陷,大幅度提升超越离合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2)通过调整设计参数的方法,能够实现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超越离合器。
(3) 使超越离合器结构更加简单,制造更加容易,成本更加低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锥形面摩擦式超越离合器,其包括:两个传力的第一、第二中间环(或中间环组件)、一个工作摩擦副预紧弹性件(或预紧弹性组件)、一个内环(或内环组件)、一个外环(或外环组件);
所述内环、外环、第一中间环和第二中间环具有共同的旋转轴线;
所述第一中间环和第二中间环都位于内环与外环之间;第一中间环和第二中间环与内环或外环的其中之一之间,都以锥形面相配合,分别形成至少一个可以轴向接触和分离的第一工作摩擦副和第二工作摩擦副;第一中间环和第二中间环与其中另一之间,分别形成第一增力传动机构和第二增力传动机构,并以增力传动机构相连接;
所述的预紧弹性件,其一端设置在第一中间环或第二中间环上,使所有工作摩擦副在未工作时保持有满足工作要求的弹性压紧力;
所述的第一、第二工作摩擦副具有共同的旋转轴线,每个工作摩擦副相配合的两个锥形面的锥顶角相同;对任意一个工作摩擦副的锥顶角,设该锥顶角的角度为θ,摩擦副的摩擦系数为μ0 ,则必须满足条件:2arctan(μ0)<θ≤180°,公式中的arctan()表示反正切函数,该条件确保所述工作摩擦副自身不会自锁;
所述增力传动机构中的至少一个,将所述中间环和与增力传动机构相连接的所述内环或外环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变换成轴向相对位置移动,设相对转动角度为φ时,产生的轴向相对位置移动距离为λ,该增力传动机构的摩擦系数为μ1 ,则必须满足条件:arctan(dλ/dφ)>arctan(μ1),公式中的arctan()表示反正切函数,d表示微分,该条件确保该所述增力传动机构自身不会自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俊,未经罗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73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