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于处理蚀刻痕的电容触控屏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6976.7 | 申请日: | 2012-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5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邱锦辉;陈猛坤;连东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宝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易于 处理 蚀刻 电容 触控屏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易处理蚀刻痕的电容触控屏其结构。
背景技术
电容触控屏已经成为数字设其输入设备中一个常见的设置,尤其是带有显示功能的触控屏,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并且其功能、性能都因此取得长足发展。
这类触控屏具有多层结构,其中许多层级的部分都需要具备良好的透光特性,特别是运用在显示屏表面者,其技术要求必须达到不会使显示图案呈现明显色差甚至是遮挡。这必然要求其材料和工艺都要满足这个条件,目前,该领域的材料本身已然具有较好的透光性。其问题多会出现在制备工艺上。
特别是带有透明导电材料的导电膜,其ITO电极层经由蚀刻工艺完成,在成型后乃至组装为整个触控屏的过程中,其蚀刻的痕迹往往需要及时处理,才能保证整个导电膜的透光性;但普遍地,目前导电膜在与其他层粘贴后就被封闭而无法触及,以至于加工过程中其蚀刻痕若未及时清理,就会使整个触控屏的质量受到影响,这大大影响了成品的视觉效果。如图1所示,现有一种单层感应层方案的电容触控屏剖面结构示意图;在其成型工艺中,玻璃盖板层10、遮光矩阵20、与整个第一导电膜层40先构成一整体,然后第一导电膜层40中的第一基片层41再与其他部件比如液晶显示模块、保护膜等组装完成产品。在这后续过程中,第一导电膜层40其感应层42所在的表面已经被封闭于遮光矩阵20之下,其蚀刻痕无法再被处理,以至于带来整个模组蚀刻痕明显、无法消除等影响外观视觉效果;如图2所示,是现有一种双层感应层方案的电容触控屏剖面结构示意图,该方案比图1多了一个第二导电膜层50,第二导电膜层50包括第二基片层51和第二感应层52。同样地,在整个模组与其他部件共同完成组装时,其第一感应层42、第二感应层52均已经被封闭,无法再对其进行处理,而其上所有的蚀刻痕无法得到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触控屏其导电膜蚀刻痕难以及时处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易于处理蚀刻痕的电容触控屏结构,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易于处理蚀刻痕的电容触控屏结构,包括:
一玻璃盖板层(10),置于最上方,其上表面暴露于自由空间;
一遮光矩阵(20),其上表面配合于所述玻璃盖板层(10)的下表面;
一第一导电膜层(40),位于所述遮光矩阵(20)的下方,包括一第一基片层(41)和其下表面上附着的第一感应层(42);以及
一表面层(60),置于所述第一感应层(42)的下方,并通过一第一光学胶层(31)与所述第一导电膜层(40)粘接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者,可以在如下方面具有改进:
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膜层(40)其第一基片层(41)的上表面通过一第二光学胶层(32)粘接于所述遮光矩阵(20)的下方。
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膜层(40)与所述遮光矩阵(20)之间还具有一第二导电膜层(50),该第二导电膜层(50)包括:
一第二基片层(51),通过一第二光学胶层(32)粘接配合于所述第一基片层(41)的上方;
一第二感应层(52),附着于所述第二基片层(51)的上方,其所在第二基片层(51)的一面通过一第三光学胶层(33)粘贴配合于所述遮光矩阵(20)的下方。
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层(42)和第二感应层(52)为平面内相互垂直的电极阵列。
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表面层(60)为PET膜,透明膜、液晶显示模块、LCD或OLED。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第一感应层的蚀刻痕在其封闭之前得到足够充分的处理,避免了蚀刻痕带来的颜色偏差乃至失效的情况。
2.在双层感应层的情况下,具有蚀刻痕隐患的第二感应层也是在整个感应模块成型后才予以封闭,所以避免了无法处理蚀刻痕的隐患。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单层感应层方案的电容触控屏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一种双层感应层方案的电容触控屏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一种具有易处理蚀刻痕的、单层导电膜层的触控屏结构,其自上至下包括:一玻璃盖板层10、一遮光矩阵20、一第二光学胶层32、一第一导电膜层40、一第一导电胶层31和底部的表面层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宝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漳州宝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69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