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叶发酵用恒温恒湿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6594.4 | 申请日: | 201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7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傅佛华;傅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宁德市赤溪茶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211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发酵 恒温 恒湿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茶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发酵用恒温恒湿房结构。
背景技术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发酵工艺是其中的重点工艺之一,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发酵过程中温度、湿度和供氧量的控制情况直接影响发酵叶中茶黄素的积累量,因此需要对发酵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控制,提供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控制发酵过程中多酚氧化酶作用下的茶黄素的积累和降低茶黄素形成以后的转化速度,最大程度地提高红茶的滋味、香气等品质,避免茶叶发酵过度或发酵不足,使红茶香气、滋味等品质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温湿度调节均匀可靠、茶叶发酵效果好的茶叶发酵用恒温恒湿房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叶发酵用恒温恒湿房结构,包括放置茶叶发酵容器的发酵房,所述发酵房为密闭保温房,其中所述发酵房内设有温度调节装置和加湿装置,以及相应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发酵房外还设有连接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加湿装置、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控制器。
所述发酵房内设有两个以上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为家用小型加湿器,所述加湿装置连接在由控制器控制的电源电路上。
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气冷却器,所述空气冷却器的通风管连接至所述发酵房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在发酵房内设置温度调节装置和加湿装置,通过控制器设置控制,能够准确的控制发酵房内的温度和湿度,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使茶叶发酵的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茶叶的品质,尤其适合坦洋工夫等红茶的加工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茶叶发酵用恒温恒湿房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茶叶发酵用恒温恒湿房结构包括放置茶叶发酵容器的发酵房1,所述发酵房1为密闭保温房,其中所述发酵房1内设有温度调节装置2和加湿装置3,以及相应的温度传感器4和湿度传感器5,所述发酵房1外还设有连接所述温度调节装置2、加湿装置3、温度传感器4和湿度传感器5的控制器6。
所述发酵房1内设有两个以上加湿装置3,所述加湿装置3为家用小型加湿器,所述加湿装置3连接在由控制器6控制的电源电路7上。
所述温度调节装置2为空气冷却器,所述空气冷却器2的通风管连接至所述发酵房1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宁德市赤溪茶叶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宁德市赤溪茶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65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