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胶贴式静脉输液针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6157.2 | 申请日: | 201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43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会永;贾连群;杨虹;张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张玉甫 |
地址: | 110032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贴式 静脉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胶贴式静脉输液针。
背景技术
在静脉穿刺术中,静脉穿刺后,针柄的固定尤为重要。但现行的静脉输液针尾翼不附带胶贴,静脉穿刺完毕后,护士需要一手把持静脉输液针尾翼,一手取胶布。在此过程中,容易造成输液针脱落,穿刺失败,给患者造成痛苦,增加护士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贴式静脉输液针,这种静脉输液针的尾翼附带胶贴,使用方便。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胶贴式静脉输液针,包括静脉输液针和胶贴,静脉输液针为已知技术;
所述胶贴分为五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上述第一层为隔离层,第二层为胶贴层,第三层为隔离层,第四层为胶贴层,第五层为胶贴层;其中第一层和第三层为连体的隔离层,第一层的一端一体连接有游离端,便于揭离;第二层、第四层和第五层为连体的胶贴层;第二层和第四层黏贴面向上,第二层的表面覆以第一层隔离层,第四层的表面覆以第三层,第五层黏贴面向下,粘贴于与输液针针尖斜剖面在同一侧的尾翼上。
在静脉输液针尾翼上附带胶贴,护士静脉穿刺完毕后,揭开附带胶贴的隔离层,分别将胶贴向两侧展开,粘贴固定于皮肤上,完成静脉穿刺。目前市面有单尾翼、双尾翼两种静脉输液针,两者均可改良为胶贴式静脉输液针。
操作方法:静脉穿刺完毕后,左手持针尾,右手轻轻解离第一层隔离层,暴露第二层胶贴层,以右手拇指顺势将第二层胶贴层向左推开,粘附于输液针左侧皮肤上。随后,以右手拇指、食指(或中指)提起第一层隔离层,并向右侧提拽,将第三层隔离层与第四层胶贴层揭离,同时,左手食指顺势沿第五层胶贴层表面向右侧推平第四层胶贴层,并粘附于输液针右侧皮肤上。输液针固定完毕。此后可再取胶布,加强固定。
实施要点:1. 输液针尾翼胶贴面应与输液针针尖斜剖面在同一侧,保证针刺时针尖向上,与胶贴面在同一平面,才能发挥胶贴的作用。2. 第一层的隔离层应略长出,便于剥离。3. 输液针针尖斜剖面向上时,单尾翼针尾翼最好在右侧,第一层隔离层的游离端最好在左侧,便于习惯右手操作。4. 如操作者为左利手,输液针针尖斜剖面向上时,单尾翼针尾翼最好在左侧,第一层隔离层的游离端最好在右侧。5. 拔针时,轻轻揭开两侧胶贴,再行拔针,与普通输液针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减轻护士工作量,以免在单手取胶布过程中造成输液针脱落,穿刺失败,给患者造成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胶贴式静脉输液针,包括静脉输液针1和胶贴,静脉输液针1为已知技术;
所述胶贴分为五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层2,第二层3,第三层4,第四层5,第五层6,上述第一层2为隔离层,第二层3为胶贴层,第三层4为隔离层,第四层5为胶贴层,第五层6为胶贴层;其中第一层2和第三层4为连体的隔离层,第一层2的一端一体连接有游离端8,第二层3、第四层5和第五层6为连体的胶贴层;第二层3和第四层5黏贴面向上,第二层3的表面覆以第一层2隔离层,第四层5的表面覆以第三层4,第五层6黏贴面向下,粘贴于与输液针针尖斜剖面在同一侧的尾翼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未经辽宁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61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