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城市道路地下通道施工处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5125.0 | 申请日: | 2012-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7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朱锋盼;彭加强;邹金杰;章立峰;尤鸿波;顾鑫杰;潘乘浪;胡贤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E02D1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道路 地下通道 施工 处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道路地下通道施工处理结构。适用于城市道路地下通道施工工程。
背景技术
城市交通问题是本世纪以来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一直为之困扰的问题。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的经济贸易和社会活动日益繁忙,城市交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增长,传统的道路设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当前工业化发展较快,城市的交通问题极其严重,必须提前规划和及早治理。
要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保持车辆的畅通,就必须实行人车相对分流的办法,除有红绿灯和交通警察保证外,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修建地下通道,把行人和车辆行驶相互隔开。
目前国内外修建地下通道的方法有明挖法和暗挖法。明挖法施工风险较低,但对既有的交通影响较大,暗挖法施工风险较高,但对既有的交通影响较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施方便且成本低的城市道路地下通道施工处理结构,以降低施工风险,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市道路地下通道施工处理结构,在城市道路的既有路面下拟开挖一条地下通道,其特征在于:在地下通道的上方架设可供车辆通行的临时上跨钢构桥,该钢构桥连通既有路面。
所述地下通道采用明挖法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既有路面上架设临时上跨钢构桥,实现机动车与地下通道施工的立体分离,最大程度的还原既有道路的交通,解决地下通道施工对既有交通的影响;2、由于地下通道上方架设有临时上跨钢构桥,在地下通道开挖时可选用施工风险较低的明挖法进行施工,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工程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在原有的明挖法的基础上结合暗挖法的优点对其进行改进。如图1所示,本例中拟在城市道路的既有路面1下开挖一条地下通道4,为降低施工风险,地下通道4采用明挖法进行开挖,然而明挖法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较大,将对原本就很拥堵的道路交通造成雪上加霜的后果。为解决明挖法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在地下通道4的上方架设临时上跨钢构桥3,该钢构桥连通既有路面1,其上可供机动车辆通行,实现车辆通行与地下通道施工的立体分离,最大程度的还原既有道路的交通。其中临时上跨钢构桥3施工需满足正常车辆的通行高度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的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在地下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地下通道4可采用放坡开挖。先在指定地点施做临时上跨钢构桥3,然后将既有路面交通引向临时上跨钢构桥3,同时需限制重型车辆的通行,最后实现对地下通道4基坑的开挖施工;
2)、在地质条件不能满足放坡开挖情况下,可先施做地下通道4的围护结构2,再施做临时上跨钢构桥3,然后将既有路面交通引向临时上跨钢构桥3,同时需限制重型车辆的通行,最后实现对地下通道基坑的开挖施工。围护结构2的设计需根据地下通道4所处的地质条件,应用相关设计软件计算基坑围护结构所采用的形式。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51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