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束与车身钣金的衔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4588.5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8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廉小强;陈志挺;严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蓝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2 | 分类号: | H02G3/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119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科技东路***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衔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领域用的辅助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线束与车身钣金的衔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领域中,较早之前一般将汽车电器的线束直接穿过车声钣金上的过孔,从业人员发现,这样的设计通常会出现如下的问题:线束跟过孔的边缘会直接,二者之间相互摩擦,很容易出现线束被割坏的现象(即割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割线的问题,从业人员设计出了如下两种方案:一是让线束自身套设胶套,使线束套于胶套内,然后将胶套固定在车身钣金的过孔上;另一种是在车身钣金的过孔上安装橡胶条;这两种方案虽然能够解决之前的割线问题,但是需要需开发线束的胶套或者橡胶条,成本浪费,且即使有现成的胶套或橡胶条,成本也较高,因此,急需一种低成本且能够解决割线问题的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线束与车身钣金的衔接结构,不仅避免了因线束与过孔边缘的直接接触而容易导致的割线问题,且采用卡扣的设计具有低成本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线束与车身钣金的衔接结构,包括一设于所述车身钣金上的过孔和一套设于该线束上的卡扣,所述线束穿设于该过孔,且该卡扣卡勾于所述过孔上。
进一步地,所述过孔的边缘向上翻起形成突起,该突起上开设有至少一用于所述卡扣卡勾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线束与车身钣金的衔接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不仅能够避免线束与过孔的边缘直接接触,即避免了因线束与过孔边缘的直接接触而容易导致的割线问题;而且采用卡扣的设计具有低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束与车身钣金的衔接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线束与车身钣金的衔接结构,包括一设于所述车身钣金100上的过孔1和一套设于该线束200上的卡扣2,所述线束200穿设于该过孔1,且该卡扣2卡勾于所述过孔1上;具体地,过孔1的边缘向上翻起形成突起11,且该突起11上开设有至少一用于所述卡扣2卡勾的通孔111,该设计能够使整个衔接结构更为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设置,能够避免线束200与过孔1的边缘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因线束200与过孔1边缘的直接接触而容易导致的割线问题,且因卡扣的采用卡扣的设计具有低成本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蓝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蓝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45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萘系减水剂生产线的尾气排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