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层密封保温提锅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4056.1 | 申请日: | 2012-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3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蔡绪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绪荣 |
主分类号: | A47J41/00 | 分类号: | A47J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 |
地址: | 515600 广东省潮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密封 保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具,尤其涉及一种多层密封保温提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保温提锅,不能密封,如果里面装有汤水很容易流出外面。为了解决保温提锅易漏的问题,部分商家在提锅上加上胶圈,但采用胶圈密封后,会造成内外压力差不平衡,从而造成不能开盖或内格被吸紧无法拿出的情况,不能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层密封保温提锅。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多层密封保温提锅,包括外锅、内锅和密封上盖;所述内锅架设于外锅的上口上,所述内锅的上口向外向下翻卷成的弧形卷边支撑于外锅的上口上,所述外锅通过设置于其上口外侧壁上的螺纹与所述密封上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密封上盖的顶部设置有防漏进气阀;所述密封上盖与内锅上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胶圈,且所述内锅的弧形卷边与外锅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胶圈,所述第二密封胶圈分别与弧形卷边的下表面、外锅上口的顶端和外锅的内侧相触接;其特点是,
所述第二密封胶圈与外锅上口的顶端相触接的位置设置有凹槽或凸点,当外锅内的压力小于外界压力时,空气通过所述凹槽或凸点进入外锅内,以保持外锅的内外压力平衡;并且,
所述第二密封胶圈与外锅内侧相触接的位置留有缝隙,当外锅内的压力大于外界压力时,外锅内的空气进入所述缝隙,使所述第二密封胶圈向外膨胀并压紧外锅内侧,以保持外锅的密封。
优选的是,所述多层密封保温提锅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两端的内壁上凹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外锅的外壁上左右对称地凸设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一、第二卡槽一一对应地与所述第一、第二卡块卡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多层密封保温提锅,利用第二密封胶圈的设计,既可以保证外锅与内锅之间的密封,又可以保证正常取出中内锅,避免内锅由于压力差吸附在外锅上;另外,提手的设计增加了所述多层密封保温提锅的便携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层密封保温提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去除提手的多层密封保温提锅的结构分解图。
图3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多层密封保温提锅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多层密封保温提锅,包括外锅2、内锅3和密封上盖1;所述内锅3架设于外锅2的上口上,所述内锅3的上口向外向下翻卷成的弧形卷边31支撑于外锅2的上口上,所述外锅2通过设置于其上口外侧壁上的螺纹与所述密封上盖1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密封上盖1的顶部设置有防漏进气阀5。
所述密封上盖1与内锅3上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胶圈4,以保证密封上盖1与内锅3之间的密封。
所述内锅3的弧形卷边31与外锅2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胶圈32,所述第二密封胶圈32分别与弧形卷边31的下表面、外锅2上口的顶端和外锅2的内侧相触接,所述第二密封胶圈32与外锅2上口的顶端相触接的位置设置有凹槽或凸点(附图中未示出),当外锅2内的压力小于外界压力时,空气通过所述凹槽或凸点进入外锅2内,以保持外锅2的内外压力平衡,从而保证可以正常取出内锅3,避免内锅3吸紧取不出来。
另外,所述第二密封胶圈32与外锅2内侧相触接的位置留有缝隙321,当外锅2内的压力大于外界压力时,外锅2内的空气进入所述缝隙321,使所述第二密封胶圈32向外膨胀并压紧外锅2内侧,以保持外锅2的密封。
综上,利用所述第二密封胶圈32的设计,既可以保证外锅2与内锅3之间的密封,又可以保证正常取出中内锅3,避免内锅3由于压力差吸附在外锅2上。
进一步的,为增加所述多层密封保温提锅的便携性,所述多层密封保温提锅还包括提手7,所述提手7两端的内壁上凹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外锅2的外壁上左右对称地凸设有第一卡块21和第二卡块22;所述第一、第二卡槽一一对应地与所述第一卡块21、第二卡块22卡合连接。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绪荣,未经蔡绪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40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