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货物用机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3486.1 | 申请日: | 2012-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7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大牟田守;花城幸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六甲工程 |
主分类号: | B65D90/00 | 分类号: | B65D90/00;B65D85/68;B65D61/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馨 |
地址: | 日本兵库县神户市中央区***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货物 机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通过集装箱进行的货物运输,装载货物并配置在集装箱内的货物用机架。作为货物,较重的物品较为适合,例如汽车等的车辆、或家具、家用电器、OA设备、生产机械或者它们的构成部分等。
背景技术
为了通过集装箱高效地进行货物运输,有时使用被称为机架的货物支撑装置。一般来说,在机架上设有载于集装箱地板上的底座部件以及能够将货物收纳在上方位置的棚状部分。具有棚状部分是为了利用棚状部分在集装箱内部尽可能多地收纳货物且能够进行高效的运输。这种机架在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等中有所记载。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货物用机架为图13所示的构造。作为在集装箱内装载车辆(汽车A)等货物用的棚状部分,此机架在集装箱的地面上的位置和比地面高的上层位置具有框架(货物载置框架)12、21。上层的框架12设于一侧的机架10,地面上的框架21设于另外的下层架台20。通过在高度不同的这些框架12、21上装载货物来有效地利用集装箱内的空间。
通过立于基架11上的总计4根支柱13、14,以高度及倾斜角度可变更的状态支撑上层的货物载置框架12。所用的支撑构造在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货物用机架中的构造如下。即,如图13所示,
a)将4根支柱13、14作为具有C字形的横截面的槽形结构而垂直立于基架11上,另一方面,在货物载置框架12,将移动块(block)12b装配于4处支撑点13A、14A上,并将各移动块12b以可上下滑动的方式收纳于各支柱13、14的槽形内侧空间内。移动块12b介由相对于框架12向左右延伸的轴部可旋转地装配。通过这种构造,货物载置框架12的各支撑点13A、14A能够沿着支柱13、14变更高度。
b)各支撑点13A、14A的高度是通过装配于支柱13、14上的支撑销15来确定的。所以,在变更货物载置框架12的高度和角度时,例如,用叉车使框架12的一部分上下运动到适当高度的时候,如图13(b)的左侧引出图所示,在移动块12b的上下位置将支撑销15插入支柱13、14。在支柱13、14的高度不同的多个位置设置贯通孔,使销15通过任一个贯通孔,以试图防脱。这样做之后,移动块12b下方的支撑销15支撑框架12的载荷,上方的支撑销15防止框架12的上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6536号公报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高效地进行向集装箱内的货物装载,有利的是,能够尽量简单地进行图13所示的货物载置框架12的高度等的调整,即,支柱13、14的各支撑点13A、14A(移动块12b)的高度调整。所以,重要的是,在各支撑点13A、14A使支撑销15插通于移动块12b的上下并试图防脱的工作能够简单地进行。此外,理想的是,使以往有赖于叉车等进行的、直到支撑销15通过为止的框架12的高度的变更能够以更易于实施微调整的方式进行。
但是,在以往的货物用机架中,支撑销15与其防脱用的部件不是一体的,所以不能在短时间内以连续作业进行支撑销15相对于支柱13、14的插通及其防脱。此外,由于没有能够简单地对框架12的高度进行微调整的方法,所以将各支撑点13A、14A确定在最适当的高度直到支撑销15通过之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考虑到以上几点而成的,其目的在于能够简单且准确地进行支柱13、14的各支撑点13A、14A的高度调整等,并使货物用机架的操作容易。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为货物用机架,该货物用机架具有载于集装箱的地板上并能前后移动的底座部件和被支撑在其上方并载置货物的货物载置框架,货物载置框架通过前后间隔地立于底座部件左右的4根支柱得到支撑,通过这些支柱产生的各支撑点的高度分别能够变更,该货物用机架具有以下特征。即,
i)上述各支柱为具有C字形横截面的槽形的支柱,货物载置框架使以向左右突出的方式具有的移动块(block)收纳在各支柱的槽形空间内,
ii)为了通过上述支柱来支撑货物载置框架,在上述槽形的支柱的相对置的法兰之间设置贯通孔,支撑销插通这些贯通孔,此支撑销承受货物载置框架的重量,
iii)该支撑销在比承受重量的部分靠前的位置具有宽的顶端部,在上述支柱的高度不同的多个位置形成有仅在上述支撑销的宽的顶端部位于特定的角度姿势时才能通过的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六甲工程,未经株式会社六甲工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34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