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臭氧超集约养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62231.3 | 申请日: | 2012-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9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 发明(设计)人: | 朱爱意;张建设;苑淑宾;桂福坤;常抗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 地址: | 316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 集约 养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约化养殖水体的净化装置,尤其涉及臭氧超集约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循环水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核心理念是基于海水处理及系统控制技术,营造纯净而稳定的水体环境,模拟各类海产所依存的自然海洋环境,使其按照最顺其自然的方式孕育成长。如,如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工厂化养鱼废水生态处理循环利用系统》,专利号200810008753.1,该系统包括:鱼池、超低扬程轴流泵、喷射曝气增氧设施、泡沫分离设施、纯氧供应装置、温控设施、人工湿地等循环水处理设施、设备;采用开放式大流量供水渠、回水渠代替封闭式管道。采用泡沫分离设施替代蛋白质分离器;采用深井控温设施替代升温、降温设备;采用喷射曝气增氧设施替代增氧机、气石和气管,采用人工湿地水生植物与经济滤料替代固液分离等净化过滤设备。然而,现有技术多采用微生物净化、自然曝气等方式,速度慢、受到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且对极端条件耐受性差,并且较为耗费空间、体积大,因而限制因素较多,不利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氧化性物质降解彻底、对养殖生物毒害低、使用成本低廉、安全性好、环境压力小、见效快速的臭氧超集约养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臭氧超集约养殖装置,包括具有进水和排水装置的养殖池,其中:养殖池排水装置经固液分离器连接有生化池;生化池还连接有分流三通阀;分流三通阀的一条通路直接管道连接回流三通阀并回流至养殖池;分流三通阀的另一条通路经能对养殖水进行过饱和臭氧消毒而后按需除去水中剩余臭氧及强氧化物的臭氧水处理系统连接回流三通阀。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臭氧水处理系统具有与分流三通阀相连接的能使臭氧与水充分接触使水的臭氧溶解达到过饱和的氧化塔;氧化塔还管道连接有还原塔;还原塔经安装有检测器的管道连接回流三通阀。
氧化塔连接有臭氧发生器;还原塔连接有空气泵;检测器连接有功率控制器;臭氧发生器连接功率控制器。
臭氧还原塔,包括中空内腔的罐体,其中:罐体内腔的中部设有多孔填料;罐体内腔的顶部附近设有喷淋头;罐体内腔的底部设有微孔布气盘;罐体底部附近的侧面贯穿设有出水口。外部水源经喷淋头喷入罐体内部,位于罐体底部的微孔布气盘连接外部气源。气源为空气或还原性气体。喷出的气体与外部水源的水在多孔填料处以大接触表面积方式混合,中和并除去外部水源水中的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处理后的水从出水口排出。
罐体底部具有排污管;罐体顶部还具有尾气排放口。尾气排放口排出多余的气体,并且平衡罐体内部的压力,稳定液位传感器的探测环境,减少干扰。
罐体顶部附近具有溢流口。溢流口为安全措施,当系统出现失灵的情况,为防止过高的水位造成的危险,因而设计溢流口排出多余的水。
罐体底部附近安装有液位传感器;底部的液位传感器能根据罐体内的液位变化控制外部水源对喷淋头注水的流速;底部还具有支撑腿。强氧化物为臭氧或溴酸或其组合。
由于本实用新型臭氧超集约养殖装置,采用了养殖废水首先经固液分离处理除去大部分固体颗粒后,以生物方式初步处理剩余的溶解性有机物、氨氮、亚硝酸氮后,经臭氧接触氧化残余在养殖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氨氮、亚硝酸氮;经臭氧接触氧化处理后的养殖废水再经过与空气曝气降低或除去溶解于养殖废水中的因臭氧接触氧化处理而产生的强氧化物等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氧化性物质降解彻底、对养殖生物毒害低、使用成本低廉、安全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原塔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标号说明:养殖池1、固液分离器2、生化池3、分流三通阀4、氧化塔5、臭氧发生器51、氧气罐52、还原塔6、罐体61、排污管61a、支撑腿61b、顶部人孔611、尾气排放口612、溢流口613、多孔填料614、喷淋头615、出水口616、视镜617、侧面人孔618、微孔布气盘619、液位传感器621、液位计622、液体流量计623、气体流量计624、空气泵63、检测器7、功率控制器71、回流三通阀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22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横机油路上的固定件
- 下一篇:船舶轴系精密铰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