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弯道提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60553.4 | 申请日: | 2012-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4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F9/015 | 分类号: | E01F9/015;G09F13/16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弯道 提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弯道提示装置,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晚上可自发光的弯道提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自驾出行已成为生活中的常事,而又因为很多人的活动范围比较广,经常会往来于多个城市之间,因此夜间开车的人也比较多。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通常在弯道处都会设置有弯道标志来提醒驾驶员,但目前在弯道处的车祸发生率依然较高,传统的弯道标志存在着醒目度不够的问题,特别是在夜间的时候,即使部分弯道处采用的是可反光的弯道标志,但是在较多的地方因为受地形限制或其他因素等问题,很多弯道标志并不能很好的设置在容易被车灯照射的地方,还有很多弯道的标志根本不具备夜间反光的能力,其中又以高速公路上最为明显,从而不能很好的在夜间提醒驾驶员注意弯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目前弯道标志夜间提醒能力弱的情况,提出一种新的弯道提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弯道提示装置,包括提示牌和设置在提示牌上的弯道标志,其特征在于,所述弯道标志由反光标示层和涂敷在反光标示层表面的发光层组成。
本实用新型总的技术方案,将弯道标志设置为可反光的反光材料,同时在其上还涂敷有发光层,在车灯照射到标志时弯道标志可以反光提醒驾驶员,在车灯难以照射到的时候还可以自行发光提醒驾驶员,适用于大多数的具有不同地形特征的弯道处。
具体的,所述发光层为荧光粉。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荧光粉可以在白天的时候存储光能,在夜晚的时候发光,不需要供能即可实现发光,而且可持续发光十几个小时,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地方的需求,同时目前荧光粉的使用较普及,成本较低。
具体的,所述荧光粉为黄色。
采用黄色的优点在于黄色在夜间特别醒目,能很好的完成提醒功能。
具体的,所述反光标示层为反光片。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反光片作为常用的反光材料,比较坚固耐用,因此在比较难以维护的路段非常适用,相比采用反光涂料直接描绘的标志更能经受风吹雨淋日晒,可解决在一些偏僻的路段维护困难的问题
具体的,还包括光源模块,所述光源模块设置在弯道标志的四周。
本方案适用于车辆流量较大的路段,优点在于可通过闪烁的方式提醒驾驶员,当驾驶员经过长时间驾驶时难免产生一定的疲劳,闪烁的灯光更容易引起驾驶员的注意和警觉。
具体的,所述光源模块包括光源模组和电源,所述光源模组和电源连接。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采用独立电源给光源模组供电的方式可使光源模块成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实用性较强,并且也易于维护。
具体的,所述光源模组为LED光源模组。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LED光源模组功耗低并且亮度高,实用性较强。
具体的,所述电源为蓄电池。
具体的,所述电源为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蓄电池。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太阳能电池组件为蓄电池充电的方式,可彻底解决为光源模组功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在夜间较好的提醒驾驶员,能适用于多种不同地形的路段,同时具有实现方式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B-B线的剖面图;
图3为光源模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弯道提示装置,包括提示牌1和设置在提示牌1上的弯道标志2,如图2所示,弯道标志2由反光标示层201和涂敷在反光标示层201表面的发光层202组成。当车灯照在标志上时,反光标示层201可发出反光,当车灯无法照射到标志上时,发光层202可自行发光,从而实现无论有没有光照都可在夜间提醒驾驶员的目的。
一种优选的方案是,发光层202采用荧光粉,荧光粉是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可自行发光的材料,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在有光照的时候存储能量,到了晚上自动发光,不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同时发光持续时间较长,能达到十几个小时。
黄色在夜间属于比较醒目的颜色,为了达到较好的提醒驾驶员的效果,所述荧光粉为黄色。
为了提高标志的耐用性以及减少维护周期,反光标示层201采用反光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05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