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0168.X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8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随州市美亚迪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62 | 分类号: | H01L33/62;H01L33/64;H01L3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300 湖北省随州市经***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导体电子元件,具体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光二极管是山环氧树脂外壳,发光二极管芯片及支承发管二极管芯片,并由环氧树脂体绝缘连接两电极的电极支架构成,就上述发光二极管来说,由于其中的电极的支架由低碳薄钢板,经高速冲床冲制而成,二电极间由二横梁连接,并在灌封环氧树脂后,再去掉二横梁,使二电极绝缘连接,就上述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的支架来说,由于其材料利用率不到20%,因此材料成本较高,电极引出端为0.5MM×0.5MM的矩形截面,不利于在实际使用中要求电极串联绞接的场合使用,不容易实现后续灯串自动化作业。透明封装外壳采用环氧树脂灌封,在紫外线照射下,易老化发黑,不利于产品在户外使用。为此,有待于对上述现有发光二极管作更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生产工艺成熟、质量好的发光二极管。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透明绝缘外壳和两根引脚,所述引脚包括封装于透明绝缘外壳内的电极端和伸出透明绝缘外壳外的引出端,其中一根引脚的电极端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管芯,其特征在于:两根引脚之间设置有绝缘分隔球,所述绝缘分隔球封装于透明绝缘外壳内,并且引脚的电极端与引出端的连接处也位于绝缘分隔球内。
所述引脚是由电极端和引出端对接而成,所述电极端和引出端的截面尺寸不相同。
所述引脚是由两种材质的电镀丝对接而成。
所述透明绝缘外壳的材料为玻璃,所述绝缘分隔球为玻璃球。
所述凹槽的表面设置有金属涂层。
本实用新型中绝缘分隔球起到固定二跟引脚的相对位置,绝缘分隔两根引脚的作用,还可省掉后续加工中去掉横梁的工序,使丝材的利用率达到99%,利用凹槽盛装发光二极管的管芯,引脚由于采用两种截面或两种材料对接,达到发光端在盛装二极管管芯及连线生产过程中对两引脚的较高抗弯强度要求,凹槽上的金属涂层的增设,增强了发光二极管所发出光线的指向性,加强了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散热效果。以上,如果利用现有微型灯泡成熟工艺和专用设备,更能够确保产品的批量生产的质量稳定,降低产品的制作成本,同时易于后续工序加工实现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透明绝缘外壳1,引脚2,电极端3,引出端4,凹槽5,管芯6,绝缘分隔球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透明绝缘外壳1和两根引脚2,所述引脚2包括封装于透明绝缘外壳1内的电极端3和伸出透明绝缘外壳1外的引出端4,其中一根引脚2的电极端3上设置有凹槽5,所述凹槽5内安装有管芯6,两根引脚2之间设置有绝缘分隔球7,所述绝缘分隔球7封装于透明绝缘外壳1内,并且引脚2的电极端3与引出端4的连接处也位于绝缘分隔球7内。
所述引脚2是由电极端3和引出端4对接而成,所述电极端3和引出端4的截面尺寸不相同。
所述引脚2是由两种材质的电镀丝对接而成。
为提高透明绝缘外壳1的寿命、使绝缘分隔球7的绝缘效果达到最好,所述透明绝缘外壳1的材料为玻璃,所述绝缘分隔球7为玻璃球。
为增强发光二极管所发出光线的指向性、加强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散热效果,所述凹槽5的表面设置有金属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随州市美亚迪光电有限公司,未经随州市美亚迪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01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客车用(自恢复)大功率电气控制盒
- 下一篇:一种负荷开关气压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