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涡旋式热交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7414.6 | 申请日: | 2012-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7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立德 |
主分类号: | F28D7/02 | 分类号: | F28D7/02;F28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旋式 热交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具体地说是涡旋式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如冰箱、冰柜、冰库、烘炉、烘箱或保温室等需要保持一定温度的工作机构。这些工作机构由于需要保持内在的温度恒定,因此一般采用密封隔离外界空气。在长时间使用下,如冰箱内的空气质量会变坏,甚至会形成恶臭。但要是特意地去换气,又会使其致冷效果降低,并造成电能的浪费。
而现有的热交换装置,大多采用环形管道加翅片的结构,而且为了提高热交换效率,管道多采用导热性能好的贵金属,成本高,体积大,因此现有的热交换装置多应用于工业应用中,无法应用于上述工作机构的空气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结构新颖、体积小、成本低,便于制造和使用的涡旋式热交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涡旋式热交换装置,包括圆盘形的壳体,在壳体内设有呈螺旋形并且相互嵌套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管道的内端和第二管道的内端位于壳体的中心,第一管道的外端和第二管道的外端位于壳体的外部侧壁;第一管道的内端设有用于通入冷介质的第一管口,外端设有排出该冷介质的第二管口;第二管道的内端设有用于通入热介质的第三管口,外端设有排出该热介质的第四管口;在第一管道的外侧与第二管道的内侧之间设置有由呈螺旋形的第一导热隔板;在第一管道的内侧与第二管道的外侧之间设置有由呈螺旋形的第二导热隔板。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改进方案。
上述的第一管口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第三管口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
上述的第一导热隔板和第二导热隔板分别为呈螺旋形的第一锡箔和第二锡箔,在第一锡箔的内侧和第二锡箔的外侧之间设有两个第一密封条,第一锡箔的外侧和第二锡箔的内侧之间设有两个第二密封条;第一锡箔的内侧、第二锡箔的外侧和第一密封条之间构成第一管道;第一锡箔的外侧、第二锡箔的内侧和第二密封条之间构成第二管道。
上述的壳体由条形中空的第一导热金属条和第二导热金属条螺旋嵌套构成,第一管道位于第一导热金属条的内腔,第二管道位于第二导热金属条的内腔,导热隔板为第一导热金属条的壳壁和第二导热金属条的壳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式热交换装置,结构新颖、体积小、成本低,便于制造和使用。同时采用该涡旋式热交换装置后,需要交换空气的工作机构可以利用排出气体的能量,与吸入的新鲜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吸入的新鲜空气尽量与工作机构内的温度相一致,大大节省了交换空气的能源损耗,特别适合家庭及小型的工作机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壳体1、第一管道2、第一管口2a、第二管口2b、第一密封条21、第二管道3、第三管口3a、第四管口3b、第二密封条31、第一导热隔板4、第一锡箔4a、第一导热金属条4b、第二导热隔板5、第二锡箔5a、第二导热金属条5b、第一导管6、第二导管7。
以下是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式热交换装置,体积小巧、制作方便廉价,适合用于冰箱、冰柜、冰库以及烘炉、烘箱或保温室等工作机构的换气,在换气的同时通过热交换的原理,使输入的空气与工作机构内部的气体温度尽量适应,降低能源消耗,同时也保证了工作机构内部空气新鲜,便于保鲜。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式热交换装置,包括圆盘形的壳体1,壳体1内设有呈螺旋形并且相互嵌套的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第一管道2的内端和第二管道3的内端位于壳体1的中心,第一管道2的外端和第二管道3的外端位于壳体1的外部侧壁;第一管道2的内端设有用于通入冷介质的第一管口2a,外端设有排出该冷介质的第二管口2b;第二管道3的内端设有用于通入热介质的第三管口3a,外端设有排出该热介质的第四管口3b;在第一管道2的外侧与第二管道3的内侧之间设置有由呈螺旋形的第一导热隔板4;在第一管道2的内侧与第二管道3的外侧之间设置有由呈螺旋形的第二导热隔板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立德,未经陈立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74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花爆竹亮珠干燥箱
- 下一篇:小型街道全互通电控环岛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