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板式热交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7331.7 | 申请日: | 2012-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7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立德 |
主分类号: | F23L15/04 | 分类号: | F23L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板 热交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隔板式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一种空气、燃料双预热交换式燃烧炉,专利号:200720089884.8公开了一种空气、燃料双预热交换式燃烧炉,其所属的技术领域是冶金、陶瓷等涉及到运用燃烧炉子的行业。该专利采用双预热室,空气、燃料交换双余热,在燃烧室两侧设置有两个蓄热室并与燃烧室连通,蓄热室通往燃烧室的入口处各设有燃烧器的烧嘴一个,蓄热室里是盛满球形或蜂窝形的陶瓷蓄热体,在陶瓷蓄热体中间布满蛇形管,蛇形管的一端连接燃料的入口,另一端接燃烧器。这样的设计能够达到提高燃料的利用率、使所加热的物体均匀受热、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还原焰气氛、能够达到减少烧损的目的。
在冶金、陶瓷等涉及到运用燃烧炉子的行业,如何增加助燃空气的温度,提高热效率,以及如何降低排出废气的温度,便于废气处理都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上述专利的技术对空气进行预热,但是使用蛇形管,或者是各种环形管加翅片,整个预热装置的结构都很复杂,而且热交换的效率低,使用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燃烧炉能量利用率不高,热交换效率低的技术难题,而提供一种隔板式热交换装置,利用燃烧炉排出废气对助燃空气进行预热,并采用了新型的热交换方式,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隔板式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在壳体内并排间隔固定有至少两块隔板,每一块隔板的两侧分别为用于通过低温介质的低温通道和通过高温介质的高温通道;隔板制有交错的分别向着隔板两侧凸出的凸出导热面;壳体设置有与每条低温通道相连接的低温通道入口和低温通道出口,以及与每条高温通道相连接的高温通道入口和高温通道出口。
上述的隔板为导热材料;所述隔板上的凸出导热面分别向着其两侧的高温通道和低温通道交错凸出,所述隔板的一个侧面上的每一个凸出导热面在另一侧面处对应为凹面。
上述的凸出导热面为向着隔板两侧交错凸出的折角棱。
上述的折角棱的夹角为直角。
上述的凸出导热面为向着隔板两侧交错凸出的圆弧面,相应地,在凸出的圆弧面的背面为内凹的圆弧面。
上述的壳体设置有与各个低温通道入口相连接的总入风口,总入风口设有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为提高热交换效率而设置长长地环形管,造成体积庞大热交换效率却不高的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的隔板式热交换方法,采用多组低温通道和高温通道,使冷介质和热介质之间平行对冲,改变了以往增加管道行程以提高热交换效率的措施,而是采用在低温通道与高温通道之间的隔板上冲压出凸出导热面和相应的凹面,让冷介质和热介质分别通过低温通道和高温通道时,大大增加了其分子与隔板面的碰撞机率,从而增加了隔板与冷介质、热介质之间的热传递。同时高温通道连接燃烧炉的燃烧炉的排气口,燃烧炉产生的热废气通过高温通道的高温通道出口排出;低温通道的低温通道入口输入助燃空气,低温通道出口连接燃烧炉的进风口,助燃空气由低温通道出口进入燃烧炉,利用热废气可以充分地加热助燃空气,提高了燃烧炉的能量利用效率,同时使排出的废气温度更低,节能环保。本实用新型的隔板式热交换装置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改变了现有热交换装置的设计理念,大大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壳体1、总入风口11、低温通道2、低温通道入口21、低温通道出口22、高温通道3、高温通道入口31、高温通道出口32、隔板4、凸出导热面4a、风机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板式热交换方法,包括至少两条低温通道2和至少两条高温通道3,每一条低温通道2与对应的一条高温通道3并排间隔设置,并且在低温通道2和高温通道3之间设有导热的隔板4,隔板4向着低温通道2和高温通道3内设有用于增加分子碰撞机率的凸出导热面4a;高温通道3的高温通道入口31连接燃烧炉的排气口,燃烧炉产生的热废气通过高温通道3的高温通道出口32排出;低温通道2的低温通道入口21输入助燃空气,低温通道出口22连接燃烧炉的进风口,助燃空气由低温通道出口22进入燃烧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立德,未经陈立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73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