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灯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5812.4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1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志;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凯美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9/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43003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ED灯具。
背景技术
在当前全球能源短缺的背景下,节约能源是我们未来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照明领域,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简称LED)发光产品的应用正吸引着世人的目光,LED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光源产品,必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二十一世纪将进入以LED为代表的新型照明光源时代。
为了达到照度要求,LED灯具通常包括多个LED,这些LED的散热是影响LED灯具使用状态和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尤其对于大功率LED灯具,散热问题已成为影响其广泛应用的技术瓶颈。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LED的安装面设置导热硅胶垫,利用热传导将LED产生的热量在空气中排散,散热效果不佳,且需要对老化后的导热硅胶垫进行更换,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高散热效率的LED灯具。
本实用新型LED灯具,包括:散热装置和LED灯组组件,其中,
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相对而置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具有面向第二导流板的一组第一散热鳍片,所述第二导流板具有面向第一导流板的一组第二散热鳍片,所述一组第一散热鳍片和所述一组第二散热鳍片交替排列,形成多个并排的导流通道;以及,出风口面向所述多个并排的导流通道端部的风机;
所述LED灯组组件,固定于第一导流板的背向第二导流板的表面。
进一步,所述LED灯具还包括:固定于第二导流板的背向第一导流板的表面的电源。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流板包括与第一导流板平行的第一部分和背向第一导流板翘起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一导流板形成风压分散腔,所述第二部分与第一导流板形成集压集流腔,所述风机的出风口面向集压集流腔。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和第二散热鳍片在靠近风机的一端具有锋刃状的迎风坡面。
较佳的,所述第二导流板的第一部分与第一导流板的间距的取值范围为10~20毫米。
较佳的,相邻第一散热鳍片的间距等于相邻第二散热鳍片的间距,取值范围为5~10毫米。
较佳的,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厚度等于第二散热鳍片的厚度,取值范围为1~2毫米。
优选的,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
可选的,所述LED灯组组件通过螺栓与第一导流板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一组第一散热鳍片和一组第二散热鳍片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并且形成多个导流通道,LED灯组组件所产生的热量在传导至第一散热鳍片后,随风机吹入导流通道的冷气流排散至装置外部,散热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LED灯具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LED灯具的俯视图;
图3为图2在A-A处的截面视图。
附图标记:
10-散热装置 30-LED灯组组件 11-第一导流板 12-第二导流板
13-第一散热鳍片 14-第二散热鳍片 15-风机 16-电源
17-风压分散腔 18-集压集流腔 19-迎风坡面 20-导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LED灯具散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效率较高的LED灯具。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LED灯具,包括:散热装置10和LED灯组组件30,其中,
所述散热装置10包括:相对而置的第一导流板11和第二导流板12,所述第一导流板11具有面向第二导流板12的一组第一散热鳍片13,所述第二导流板12具有面向第一导流板11的一组第二散热鳍片14,所述一组第一散热鳍片13和所述一组第二散热鳍片14交替排列,形成多个并排的导流通道20;以及,出风口面向所述多个并排的导流通道20端部的风机15;
所述LED灯组组件30,固定于第一导流板11的背向第二导流板12的表面。
第一导流板11和第二导流板12可以采用导热效果较好的金属材料,例如铝合金等。LED灯组组件30可以通过螺栓与第一导流板11固定连接,LED灯组组件30与第一导流板11为紧配合接触,因此可以快速将热量传导至第一导流板11。所述风机15的类型不限,优选为轴流风机,适用于流量要求较高而压力要求较低的场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凯美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凯美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58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塞通道发动机
- 下一篇:汽油机最优闭合角点火电路及最优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