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CBCT机成像性能检测模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53613.X | 申请日: | 2012-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4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周云峰;谢丛华;钟亚华;刘晖;周福祥;张弓;邓涤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N5/00 | 分类号: | A61N5/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王汛琳 |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bct 成像 性能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放射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BCT机成像性能检测模体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中,引导图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靶区定位的精度。CBCT(Cone beam CT,锥形束CT)图像质量越好,通过参考CT图像配准得到的摆位误差就越小,继而提高了肿瘤靶区的照射精度。因此,全面地评估CBCT机的图像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模体实验评价CT图像质量的方法早己被业内所接受。针对传统CT机的图像质量评估方法也早己经建立。但CBCT 机是一种新型的图像设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标准的图像评估方案。对其图像质量的评价仍然沿用以往的评价手段,势必导致评估结果具有片面性,不能反应CBCT机图像质量的完整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根据CBCT机大锥角、旋转一周的成像特点,提出了一种CBCT机成像性能检测模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CBCT机成像性能检测模体,包括:模体(10)和用来平衡兼作模体(10)储运的模体箱(2),其中,模体(10)包括一圆柱形外壳(18),外壳(18)内设置有人体等效组织材料棒(5)、高密度金属丝(4)和电离室固定装置(9);外壳(18)的表面和外端面刻有刻度线(17);外壳(18)的表面上还设置有热释光片固定槽(13),并配以橡皮塞;该模体设置有三个等中心:金属丝等中心(14)、模体等中心(15)和电离室等中心(16),外壳(18)上以各等中心(14、15、16)为圆心的横截面的圆周位置上镶嵌有定位珠(12)。
上述人体等效组织材料棒(5)、高密度金属丝(4)和电离室固定装置(9)采用如下方式设置在外壳(18)内:
外壳(18)轴线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一与外壳(18)轴线垂直的圆形隔板(6),人体等效组织材料棒(5)通过其一端固定在圆形隔板(6)上、且与圆形隔板(6)垂直;高密度金属丝(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圆形隔板(6)和外壳(18)的一内端面上,而电离室固定装置(9)则固定在外壳(18)的另一内端面的中心处;所述的高密度金属丝(4)与水平方向的倾角为1~5度;所述的圆形隔板(6)周边设置有水流凹槽(7)。
作为优选方案,热释光片固定槽(13)设置在外壳(18)上以各等中心(14、15、16)为圆心的横截面的圆周位置上。
上述人体等效组织材料棒(5)不少于1个,且分别由不同的人体等效组织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方案,模体等中心(15)位于外壳(18)轴线的中点处,金属丝等中心(14)位于外壳(18)一端面圆心和模体等中心(15)连线的中点处,电离室等中心(16)位于外壳(18)的另一端面圆心和模体等中心(15)连线的中点处;且,高密度金属丝(4)的中点设置于金属丝等中心(14)处,电离室固定装置(9)未与外壳(18)内端面相连的一端处于电离室等中心(16)处。
上述外壳(18)上设计有注水口(8)和排水口(11),用来注入和排出蒸馏水,注水口(8)和排水口(11)均配有橡胶塞。
上述高密度金属丝(4)长度为10~15cm。
上述人体等效组织材料棒(5)长度为10~15cm。
作为优选方案,定位珠(12)均匀地镶嵌在外壳(18)上以各等中心(14、15、16)为圆心的横截面的圆周位置。所述的定位珠(12)为铅珠。
本实用新型在Z轴方向(即,加速器G-T方向)上采用较长的测量模块,即长10cm的高密度金属丝和长15cm的人体等效组织材料棒,并采用定位珠对图像进行定位。本实用新型可用来评估CBCT机图像质量,测量结果更科学,也更符合CBCT成像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模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圆形隔板及其插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圆形隔板的主视图,图3(b)为圆形隔板沿其竖直轴线的剖视图;
图4 为图1中模体外壳特征示意图,图4(a)为模体外壳正面特征示意图,图4(b)为模体外壳侧面特征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模体外壳的展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36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漏电保护及供电恢复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铲运机的卷排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