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有隔热膜和太阳能电池的汽车天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3390.7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5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薛黎明;刘伯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阳新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3/00 | 分类号: | B60J3/00;B60R16/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张飙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有 隔热 太阳能电池 汽车 天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有隔热膜和太阳能电池的汽车天窗。
背景技术
无论是新车还是旧车,车内材料的有毒物质都不会因为时间的变化而消失,它只能渐渐较少。为了我们身体的健康,所以要经常换气。当然,可以打开侧窗,这样同样达到换气的目的。但是打开侧窗后,车内噪音会大大增加,尤其是坐在车内的成员会受到风的干扰。这时候,天窗就是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不但可以保持车内空气新鲜,还避免了车内人员受到风影响的尴尬。此外,天窗还具有除雾、降温功能:利用天窗除雾,将天窗向上倾斜,车内空气进行对流,可以保证车内温度变化甚微的情况下,雾气也被很好的处理,尤其在冬季,避免了空调的冷风直吹,还可以换取更清洁的空气,在夏天也非常实用并且效果很好,利用负压原理,可以迅速而有效的抽出车内干热空气,这要比使用空调降温快2-3倍是最理想、最完美的降温方法。
现有的汽车天窗象征性的使用遮阳贴膜不加选择的阻挡光线,对其屏蔽的能力有限。而紫外线与易产生热的红外线分属电磁波波段的两端,物理性质截然相反,因此仅仅利用一层玻璃就能同时阻断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如何采用适当方式让无害的可见光透过、而将至热红外光及有害的紫外光阻断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尤其是如何做到无害的利用有害波段的光线能量也显得非常重要。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的电动汽车天窗也具有了一定的实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有效地利用太阳能绿色能源,又提高车辆健康环保、舒适的装有隔热膜和太阳能电池的汽车天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装有隔热膜和太阳能电池的汽车天窗,包括安装在汽车顶棚的镂空方孔内的天窗本体,该天窗本体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隔热膜、紫外光电池和天窗玻璃,隔热膜、紫外光电池和天窗玻璃相互精密贴合形成一体结构的天窗单元。
进一步,所述隔热膜为红外反射膜,所述紫外光电池为薄膜电池,两者均采用贴装或涂镀敷于所述天窗玻璃外侧。
进一步,所述天窗玻璃为紫外线的透明玻璃。
进一步,所述隔热膜为带有透明防护层的红外反射膜。
进一步,所述紫外光电池设置为若干个电池单元并联输出,所述天窗单元在不同程度打开状态时均可发电;所述紫外光电池上设置发电导出引线接口。
进一步,所述汽车顶棚内设置有驱动所述天窗单元的开启、伸缩定位、关闭的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直线电机,该直线电机设置在所述天窗单元后部的顶棚后沿内。
进一步,所述天窗单元的下部设置有带锁紧装置的遮阳帘,该遮阳帘为卷闸结构,其卷帘仓设置在所述顶棚后沿内,锁紧装置设置在顶棚前沿内。
进一步,所述卷帘仓与所述驱动装置一体设置。
进一步,所述镂空方孔的四周设置有防水槽,该防水槽与汽车顶棚一体设置,同时与所述天窗单元之间形成防水密封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的新式天窗,应专门针对于电动汽车设计,具有太阳能电池发电、隔绝太阳红外热辐射、通风换气以及可选择性透光等功能,以此达到装配一部天窗可兼备多种功能及用途的使用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全面和完整,并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阳新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海阳新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33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