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平板式中频感应加热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3237.4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7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志;施雄;张新立;郑宏伟;赵志山;孙昊阳;石补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龙化新实业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3/08 | 分类号: | F27B3/08;F27B3/10;F27B3/20 |
代理公司: | 大庆市远东专利商标事务所 23202 | 代理人: | 马洪发 |
地址: | 163714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平板 中频 感应 加热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感加热的炉、窑,特别涉及大型平板式中频感应加热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板金加热工件的炉、窑,包括电阻加热炉、煤炭加热炉、燃气加热炉、燃油加热炉等。在加热工件之前必须先经过几个小时或十几个小时的预热,达到工件需要加热的温度以上后,才能正常工作,造成工件还没有加热之前就消耗了不少的能源;又由于电阻加热、燃料燃烧加热存在着一定的热损,造成热效率低、能源消耗大,比较适合连续作业场合,对于间隙作业会浪费大量的能源。另外现在的加热炉,加热工件尺寸小,维护成本高,由于电阻加热炉、煤炭加热炉、燃气加热炉和燃油加热炉的炉体内部在工作时需要加热到1000℃以上,炉体极易损坏,经常需要维修,又由于电阻炉使用电阻丝加热,使用一段时间后,电阻丝也会老化损坏需要更换,造成使用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大型平板式中频感应加热炉。
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平板式中频感应加热炉,是由炉架、隔热墩和炉体构成,炉架上平面分布设有隔热墩,在隔热墩上平置炉体,炉体是由电感加热圈外周包覆耐火层构成,炉体外周设有炉墙;电感加热圈为扁平环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炉顶设有吊架,吊架与炉体顶部之间由拉筋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感加热圈是由至少一组电感线圈的串联或并联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平板式中频感应加热炉,由于采用中频感应加热,升温速度快,加热温度更加均匀;工件上料、取料方便,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感应式加热炉不需要提前预热,随时使用随时启用,且加热效率高,因此能节约大量能源,具有节能的效果。由于加热速度极快,工件表面氧化极少,不会产生大量的氧化物而污染环境,工作环境好。本加热炉可加热长为1500~2800mm,宽1000~2600mm,厚度为10~40mm的板材,其加热工件尺寸大,结构尺寸小。该感应加热炉的炉体只承受加热工件几分钟的幅射热量,且由于感觉圈中的冷却水又能带走部分热量,因此炉体内部温度不高,远远低于耐高温水泥的耐火温度1100℃,保证了炉底强度不会下降,炉体耐用,节省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大型平板式中频感应加热炉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感加热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大型平板式中频感应加热炉,是由炉架1、隔热墩2和炉体3构成,在炉架1上平面分布设有隔热墩2;在隔热墩2上平置炉体3,炉体3是由电感加热圈4外周包覆耐火层5组成,炉体3外周设有炉墙6,电感加热圈4为扁平环形。
加热炉内部即炉衬分为炉顶和炉底两部分。由于被加热的工件直接放置在炉底上,为加强炉底强度,在底部铜管上增加了支撑骨料,然后再使用自配的水泥浆进行打结;炉顶上部为了防止通过炉顶散失部分热量,在上部绑扎了新型保温棉毡(耐火温度1100℃以上)进行保温。在具体操作中,将需要加热的金属板材装入加热炉中,进行加热。
在炉顶设有吊架7,吊架7与炉体3顶部之间由拉筋8连接。为了防止电感加热圈4中部下沉,在上部设有吊架7。吊架7主要由电木板、不锈钢钢柱等组成。
为了便于调整电感加热圈的感抗,整个电感加热圈分成若干组,电感加热圈的串并联通过铜板连接完成。使用30×25×3 mm矩形铜管绕制,铜管外壁使用云母带包扎并浸绝缘漆进行绝缘处理。整体采用由耐高温水泥(耐火温度1100℃以上)、自己配制的填料等混合而成的水泥浆进行灌装固定为一个整体。整个感应加热炉制作完成后成为一长方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龙化新实业总公司,未经大庆龙化新实业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32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零件振动测量的组合式传感器安装座
- 下一篇:基于空调的分解消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