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轻质填充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3152.6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8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潘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君 |
主分类号: | E04C1/40 | 分类号: | E04C1/40;E04B5/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213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填充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现浇空腹楼盖中的建筑用预制构件,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轻质填充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建筑科技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同空间需求对于建筑的要求使得建筑结构出现逐步细分化特性,地下车库、商场、写字楼等建筑适合大开间、无梁结构的应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技术的需求应运而生。在大跨度、大开间建筑结构中,和传统的实心楼盖或预应力楼盖相比,现浇空心楼盖具有降低层高、跨度大、自重轻、抗震性能强、隔热、防火和隔声性能好、经济性好等诸多优点。目前,在我国跨度较大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中现浇空心楼盖结构已经被较多采用。
在目前的现浇空心楼盖技术领域中,通常采用在楼盖中埋设预制的填充构件,然后进行混凝土的现场浇注,凝固硬化后形成整体的空心楼盖。早期填充构件主要为填充管,现阶段市场主要的填充构件产品为水泥填充箱,填充箱采用硫铝酸盐快硬水泥由人工一次性手工制。内部中空的水泥填充箱体虽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楼盖的自重,但是由水泥制成的填充箱体仍然存在重量较大、生产效率低、壁厚不容易控制、凝结硬化的时间长、运输不方便、施工难度等缺陷,尤其是现浇混凝土时,如果水泥填充箱体侧壁厚度较薄,震动棒和混凝土的侧压力容易导致填充箱体破损,箱体破损后混凝土流进箱体内,箱体也就失去了其作为填充体的功能。鉴于现有技术中的水泥填充构件存在以上诸多缺陷,因此研制一种采用新材料制成的、结构合理、施工方便的复合填充构件,已经成为现浇空心楼盖技术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申请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研制了一种采用聚苯乙烯和弹性胶凝材料制成的、结构合理、运输施工方便、产品不会破损,且满足防火、防水性能要求的复合轻质填充构件,可以满足现浇空腹楼盖新型填充构件的需要,实现高效、便捷、安全、防火的最佳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轻质填充构件,包括弹性胶凝体外壳和聚苯乙烯内芯,所述聚苯乙烯内芯包裹于弹性胶凝提外壳的内部,所述弹性胶凝体外壳涂覆在聚苯乙烯内芯外表面上。
更为优选的,所述聚苯乙烯内芯的上、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有半圆球形突起。
更为优选的,所述聚苯乙烯内芯的中央位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混凝土流通道。
更为优选的,所述流通道上宽下窄。
更为优选的,所述流通道的横截面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轻质填充构件,采用聚苯乙烯作内芯,聚苯乙烯采用机器化生产,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且其质量轻,运输和施工都比较便捷;采用防水乳胶、水泥、粉煤炭、硅粉混合而成的弹性胶凝材料做外壳,防水乳胶可以提高填充构件的防水性能,防止混凝土中的水分渗透进入填充构件内,水泥、粉煤炭、硅粉的包裹可以提高难燃材料聚苯乙烯的防火性能,可以起到阻燃的效果;弹性胶凝材料具有较高的弹性和柔韧性,可以防止现浇时震动棒打破填充构件或者混凝土侧压力压破填充构件。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复合轻质填充构件具有质量轻、结构合理、安全、防火、防水、施工方便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轻质填充构件,包括弹性胶凝体外壳1、聚苯乙烯内芯2,其中聚苯乙烯内芯2为实心体,聚苯乙烯内芯2包裹于弹性胶凝提外壳1的内部,弹性胶凝体外壳1涂覆在聚苯乙烯内芯2的外表面上。弹性胶凝体外壳1由弹性胶凝材料形成,其中弹性胶凝材料包含防水乳胶、水泥、粉煤炭、硅粉。由于聚苯乙烯内芯2包裹在弹性胶凝体外壳1内,弹性胶凝体外壳1中的防水乳胶可以防止混凝土中的水分渗透进入填充构件内,提高填充构件的防水性能,水泥、粉煤炭、硅粉的包裹可以提高难燃材料聚苯乙烯内芯2的防火性能,可以起到阻燃的效果。
聚苯乙烯内芯2上、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有半圆球形突起3,上表面的半圆球形突起可以和现浇的混凝土相互嵌固,改善现浇空腹楼盖的结构性能。聚苯乙烯内芯2的中央位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混凝土流通道4。现浇的混凝土可以通过流通道4铺满填充构件的下部,使现浇空腹楼盖的下表面密实。混凝土流通道4呈上宽下窄的喇叭状,更一步便于现浇混凝土的流通。其中混凝土流通道4的横截面为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君,未经潘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31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