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液控制系统的液控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3136.7 | 申请日: | 201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7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孟飞;陈慧岩;陶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王庆海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系统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集成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分层设计方法的车辆电液控制系统液控模块。
背景技术
一般的液压系统主要包括液压源、液压阀和液动机三部分组成。而其中的液压阀部分若采用液压阀集成配置,可以显著减少管路联接和接头,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增加现场添加和更改回路的柔性,具有结构紧凑、安装维护方便、泄漏少、振动小、利于实现典型液压系统的集成化和标准化等优点,因此应用日益广泛。
把液压阀做成集成块,使其成为各类板式阀、插装阀及其它附件的承装载体,因液压系统组成的非标准性和所承装阀体及其相互连通关系的多样性所致,其外部是各种不规则承装元件在各面上的紧凑布局,其内部孔道构成十分密集、复杂的孔系网络,设计起来颇为费时费力而又极易出错。
在液压集成块安装布局中,各种元件应尽可能紧凑、均匀地分布在阀块体各面,以方便安装、调试。另外,布局方案与连通要求一起成为孔道设计的起始条件。元件间通过内部孔道连通,无法直接连通的需设置工艺孔。阀块体上的孔道数通常达数十乃至上百个,且多呈纵横交错的形式,一旦发生干涉,必须将处于同一阀上的孔组做整体移动,故常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同时,设计时还必须满足非连通孔道间安全壁厚和连通孔道相交处通流截面等设计品质的要求。这些问题不仅导致传统的人工布局、孔道连通及校核异常困难。
除去经验设计的方法以外,国内外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液压阀的布局及布孔的设计,集成块的布局和布孔是相辅相成而又相互制约的,设计中应两者兼顾。如果布局合理,则孔道连通方便,工艺孔数目少;否则孔道间很容易发生干涉,工艺孔数目多,甚至无法保证正确连通,此时需要调整布线顺序或者重新进行布局方案设计。现在研究大都集中在三维装填布局方面,但是集成块的布局布孔问题比通常的三维装填布局问题更加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液控制系统液控模块,所述电液控制系统液控模块包括主阀体、上阀体以及连接所述主阀体和所述上阀体的隔板;
所述电液控制系统液控模块还包括主油压调压阀、主控制油压调压阀、排油背压阀、先导控制阀、双边节流滑阀、主油压反馈控制阀、和先导控制油压蓄能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油压调压阀、所述主控制油压调压阀、所述排油背压阀布置在所述主阀体中。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先导控制阀、所述双边节流滑阀、所述主油压反馈控制阀、和所述先导控制油压蓄能器布置在所述上阀体中。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液控制系统液控模块还包括油泵和溢流阀;所述油泵泵油经所述溢流阀输出至所述主油压调压阀,主油压经所述主油压调压阀调整后,通往所述主控制油压调压阀,所述先导控制阀控制所述双边节流滑阀,所述主油压反馈控制阀反馈至所述主油压调压阀来调整主油压的大小,所述先导控制油压蓄能器稳定所述先导电磁阀的输出油压,使所述双边节流滑阀的输出油压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双边节流滑阀输出的工作油压通往液压执行元件,所述液压执行元件的输出和所述主控制油压调压阀的输出回油全部经过所述排油背压阀排回到油泵油底壳中。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液压执行元件为离合器。
从上述方案中可以看出,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简化液控模块的设计过程,缩短研制周期;同时还能有效利用集成阀块的空间,减小阀块体积;另外通过增加隔板的方式,将功能孔布置在隔板之上,可以减少阀体中或阀体之间孔设计、加工的难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电液控制系统液控模块的整体原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主阀体的虚拟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主阀体的下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主阀体的上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主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阀体的虚拟层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阀体的下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阀体的上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先导控制油压蓄能器在上阀体中的位置示意图(即图6中A-A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31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通阀、并列油缸及工程机械
- 下一篇:数字钳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