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笔的触控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51600.9 | 申请日: | 2012-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5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 发明(设计)人: | 范财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财诚 |
| 主分类号: | G06F3/0354 | 分类号: | G06F3/03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郑玉洁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笔,具体涉及一种笔的触控结构。
背景技术
触控萤幕的出现,对电子产品的操作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使用者输入指令不再需要键盘滑鼠,直接在触控萤幕上绘图也因而得以实现。在各种触控萤幕中,电容式触控萤幕因较为耐用,广泛被应用于电子产品上,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电容式触控萤幕的原理是在萤幕外侧的导电层产生电场,当手指或导体接触到萤幕时,会产生耦合电容,造成微小的电流变化,此时控制器就会藉由电流的改变计算出手指点击的位置。
由于电流的细微变化是判定触控位置的条件,因此使用者若配戴手套等绝缘物就无法操作触控萤幕,且手指上的汗水、油脂以及体温也会对判定触控位置造成影响,使定位产生飘移的现象。为了解决直接以手指触碰产生的问题,因而产生专用于电容式触控萤幕的触控笔。
但现有专用于电容式触控萤幕的触控笔仍存在缺失,如笔尖的导电体较细小,且材质相对坚硬,使用时可能因为导电体与触控萤幕间的接触面积太小而无法感应,也容易刮伤触控萤幕。另外现有的触控笔利用水溶液导电,笔尖的导电体能透过水溶液将电流往外传,使触控萤幕的控制器得以计算点击位置,但水溶液的电阻较高,较难产生耦合电容,增加了感应点击位置的难度。
再者,现有触控笔结构的设计往往专注于能够引起电流变化,却忽略持握的操作性,其笔身多为光滑表面而未有防滑的功能,持握时易滑动,容易造成使用者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触控笔造成触控萤幕定位不易以及使用者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的触控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笔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笔的触控结构包括:
一导线;
一笔杆,所述笔杆包括防滑管以及金属管,所述防滑管与所述金属管连接;以及
一触控端,所述触控端为软性且可导电,所述触控端与笔杆的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笔杆以及触控端内部皆为中空,且该触控端与笔杆的内部互相连通;所述导线设置于触控端与笔杆内部的空间,所述导线两端分别与所述触控端以及笔杆连接,使触控端、导线以及笔杆互相电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笔杆的形状为可供使用者以手持握的柱形、锥形、长条形或其组合形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滑管设置于使用者手指接触笔杆的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触控端的材料为导电性的软性材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触控端为导电橡胶或导电矽胶或导电泡棉或导电纤维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触控端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触控端为半球形或锥形或柱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笔的触控结构还包括与笔杆连接的书写端,所述书写端位于笔杆设置所述触控端的相对另一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笔的触控结构还包括笔盖,所述笔盖套合于所述笔杆设置书写端的一端,并在套合时遮盖所述书写端。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笔的触控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
2、使用方便;
3、感应灵敏;
4、成本低廉;
5、防滑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透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中含有该书写端和笔盖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笔的触控结构;200导线;300笔杆;310防滑管;320金属管;
400触控端;500书写端;600笔盖。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财诚,未经范财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16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拉链便于检测内部材质工艺的羽绒服内里
- 下一篇:空调器散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