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装置的电池弹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1208.4 | 申请日: | 201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7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毅;陈明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电池 弹簧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装置中,作为电池的导电连接的电池弹簧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人工费用以及工时控制的重要性日渐提高,如何能够同时兼顾节省制造成本及提高生产效率,对于企业而言是获利的重要关键,故如何达到自动化生产就成了各企业的发展重点。而为了达到自动化生产的目的,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开发的初期就必须考量该产品的整体结构及零件配置,使该产品得以搭配自动化生产治具来进行加工。
其中,现有技术的无线鼠标、无线键盘、遥控器…等需要装设电池的电子装置,是于该电子装置的一壳体内设有一电池槽,该电池槽内相对两端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导电弹簧与一导电弹片,该导电弹簧与导电弹片上分别设有导电线,该导电线延伸至电池槽外部,并与该基板上所设的线路电性连接。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生产流程中,由于该导电线需要以人工作业方式逐一焊接至基板,因此无法以自动化加工的步骤来完成该导电线的焊接作业。而此利用人力焊接的步骤需要耗费时间及人力,不但导致该电子装置的生产效率无法有效提升,也使得该电子装置的生产成本无法进一步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弹簧结构,其设置于一基板上,可与该基板一同通过锡炉而完成焊接作业,与该基板上所设的线路电性连接。
为了达到上述的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所利用的技术手段是使一电子装置的电池弹簧结构包括:
一基板;
一第一电池弹簧与一第二电池弹簧,该第一电池弹簧与第二电池弹簧间隔设置于该基板上,每一电池弹簧的一端以螺旋状绕设形成有一簧圈部,每一电池弹簧的另一端弯折形成有一固定端,该固定端固接于该基板。
上述第一电池弹簧的簧圈部可呈尖锥形的螺旋状绕设并轴向延伸。
上述第二电池弹簧的簧圈部可呈平面螺旋状。
上述每一电池弹簧的簧圈部与固定端之间可进一步弯折形成有一定位部,该定位部穿设固定于该基板上。
上述基板在用以设置该第一电池弹簧与第二电池弹簧处可分别形成一固定孔与一定位孔,上述第一、第二电池弹簧的固定端穿设于相对应的固定孔中,上述第一、第二电池弹簧的定位部穿设于相对应的定位孔中。
上述基板的固定孔与定位孔可均呈长孔状,上述每一电池弹簧的固定端可向上弯折呈倒V形并具有弹性,定位部可向下弯折呈U形。
上述基板的固定孔可呈圆孔状,且该固定孔的孔径与相对应的电池弹簧的固定端的杆径相配合,上述基板的定位孔可呈长孔状,上述每一电池弹簧的固定端可向下弯折且直线延伸,并插设于该基板的固定孔中,定位部可向下弯折呈U形。
上述基板的固定孔可呈圆孔状,且该固定孔的孔径与相对应的电池弹簧的固定端的杆径相配合,上述基板的定位孔可呈长孔状,上述每一电池弹簧的固定端可向下弯折且直线延伸,并插设于该基板的固定孔中,定位部可呈U形,且该定位部的两端分别弯折呈L形而并夹持于该基板的底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直接将该第一、第二电池弹簧夹持并固定于该基板上的设计,可在将该基板送入锡炉内加工后,使各电子元件的接脚以及该第一、第二电池弹簧与该基板上相对应的焊点相互焊接,从而令该电子元件以及该第一、第二电池弹簧与该基板上所设的线路电性连接,因此不但可省去人工焊接的时间及成本、缩短制造工时,更可进一步使该电子装置达到自动化生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设置第一电池弹簧处的立体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设置第二电池弹簧处的立体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池弹簧于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池弹簧于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壳体 11电池槽
20、20A、20B基板 21电子元件
22、22'、22A、22B固定孔
23、23'、23A、23B定位孔
30、30A、30B第一电池弹簧
31簧圈部 32、32A、32B固定端
33、33A、33B定位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12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的波导同轴结构
- 下一篇:蓄电池安全阀防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