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送经和电子卷取控制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51077.X | 申请日: | 2012-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4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自机电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9/18 | 分类号: | G05B19/18;D03D49/06;D03D49/2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送经 卷取 控制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梭织机的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使一种电子送经和电子卷取控制模块。
背景技术
织机行业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无梭织机,而剑杆织机是使用最广泛的无梭织机,具有高自动化程度、高效能生产的特点,但是面对物价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的情况,利润越来越小,怎样通过降低成本来将利润最大化是织机行业的必修课。另一方面,一些使用时间比较长的织机大部分是使用机械式的送经和卷取方式,即主电机通过一系列齿轮、皮带等传动机构,带动卷取辊和经轴,实现卷取和送经动作,这样的方式结构较为复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842934U,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名称为“一种应用在剑杆织机的伺服系统”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应用在剑杆织机的伺服系统,包括:电子送经机构和电子卷取机构,电子送经机构由张力信号采集系统、信号处理和控制系统、织轴驱动装置三部分组成;伺服电机通过蜗轮蜗杆传动至织轴上,控制送经速度,从而实现恒张力的自动控制,保证织轴由大变小的过程中保持张力均匀。但该系统在结构上仍较为复杂,造价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使用机械式的送经和卷取方式的无梭织机结构较为复杂,而且造价成本较高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子送经和电子卷取控制模块,使无梭织机结构上简化,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电子送经和电子卷取控制模块,包括主控芯片、RS485电路、ISP在线编程电路、JTAG接口电路、时钟振荡电路、编码器接口电路、送经卷取电路、模拟量采集电路、数字量采集电路和数字量输出电路,主控芯片通过引脚同时连接RS485电路、ISP在线编程电路、JTAG接口电路、时钟振荡电路、编码器接口电路、送经卷取电路、模拟量采集电路、数字量采集电路和数字量输出电路。
电子送经和电子卷取控制模块通过RS485电路可以实现与人机界面的RS485通讯,将以前使用的CAN通讯改为RS485通讯方式,通用性更强,现在的人机界面普遍支持RS485通讯方式,改变通讯方式后选择范围更广,成本也可以通过选择性价比比较高的人机界面来降低,而一般支持CAN通讯的人机界面成本都比较高。
控制模块通过ISP在线编程电路可实现对主控芯片程序的在线烧录,对主控芯片的程序进行更新,升级和优化。
控制模块通过JTAG接口可与JTAG仿真器连接,可以对程序进行仿真调试和在线编程功能。
主控芯片的时钟振荡电路给主控芯片提供了一个固定频率的时钟信号为整个电路提供时序,保证整个电路正常、有序的运行。
控制模块通过编码器接口电路来读取编码器的输入信号。
控制模块可以直接通过数字量采集电路、数字量输出电路、模拟量采集电路来采集织机的状态和控制织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电子送经和电子卷取控制模块还包括变频器接口电路,主控芯片连接变频器接口电路,变频器接口电路连接变频器,变频器连接异步电机。控制模块可以通过变频器来控制异步电机,异步电机控制精度和工作转速较低,但是通用性好,同一变频器可选择不同的电机,成本比较低,对客户来讲,如果对送经和卷取的要求不高,那么变频器控制电机将是优先选择方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RS485电路连接有变频器,变频器连接异步电机。这是另一种变频器接入控制模块的方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编码器接口电路包括接线端子J12和接线端子J14,接线端子J12和接线端子J14均为编码器接口,接线端子J12和接线端子J14均与主控芯片的引脚相连。双接口的设计方便之处在于:电子送经和电子卷取控制模块采集编码器时选择接线端子J12和接线端子J14接口中的一个即可,另外一个接口可以将编码器信号直接传送给另外需要编码器信号的模块,不需要再通过与电子送经和电子卷取控制板的通讯来获得编码器信号,且借助于与电子送经和电子卷取控制板通讯来获得编码器信号的方法,很容易受到通讯中断,通讯数据错误等方面的影响,而双接口的设计可以直接从剩下的一个接口来读取信号,简单直接,准确度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自机电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自机电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10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增压供水远程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物料加工的自动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