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主动式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1054.9 | 申请日: | 201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5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孙伯彰;黄金海;陈冠妤;黄思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0 | 代理人: | 金利琴 |
地址: | 215217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矩阵 有机 发光 二极体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面显示器,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主动式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器因具有自发光、广视角、反应时间快、高发光效率、低操作电压、面板厚度薄、可制作成可挠曲性面板以及制程简单等优点,已渐渐成为热门的新兴平面显示器,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平面显示产品上。
请参考图1,图1为已知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器的像素结构的仰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已知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器的像素结构10包括一扫描线12、一资料线14、一电源线16、一有机发光二极体18、一驱动元件20、一开关元件22以及一储存电容24,且扫描线12、资料线14与电源线16定义出像素区26的大小。在已知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器的像素结构10中,驱动元件20、开关元件22以及储存电容24设置于有机发光二极体18与扫描线12之间。并且,驱动元件20具有一通道20a,且通道20a的形状为弯曲形,使驱动元件20具有足够大的通道宽度,以提供足够的电流来驱动有机发光二极体18。然而,驱动元件20、开关元件22以及储存电容24并非发光结构,因此其大小会限制了像素开口率的大小。
另外,在已知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器中,电源线16由金属导线所构成,且从电源线的输入端依序将电流传递至各有机发光二极体18。然而,根据欧姆定律,电源线16仍具有一定的阻抗,因此电压随着距离输入端越远而越低, 进而造成电压衰退。由于距离电源线16的输入端越远的有机发光二极体18所接收到的电压越低,因此降低距离电源线16的输入端较远的有机发光二极体18所产生的亮度。所以,像素开口率也受限于电源线的宽度。
有鉴于此,在避免产生电压衰退且能产生所欲亮度的情况下,提升像素开口率实为业界努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式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器,以解决上述已知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器的问题。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主动式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器,包括一基板、多条电源线、多个有机发光二极体以及多个驱动元件。基板具有多个呈阵列排列的结构单元区。电源线沿着一第一方向依序排列于基板上,并彼此相互平行,且各电源线分别贯穿位于同一行的结构单元区,并将各结构单元区划分为二像素区。有机发光二极体分别设置于各像素区的基板上。驱动元件分别设置于各像素区的基板上,且各驱动元件包括一第一闸极、一第一源极以及一第一汲极,其中在各结构单元区内,各驱动元件分别位于各有机发光二极体与相对应的电源线之间,各驱动元件的第一源极分别电性连接至各有机发光二极体,且各驱动元件的第一汲极电性连接至相对应的电源线。
本实用新型的主动式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器将各像素区的驱动元件设置于相对应的电源线与各有机发光二极体之间,并将两相邻的像素区内的驱动元件电性连接至同一电源线不仅可有效地提升像素开口率,且更可降低电源线的电压衰退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器的像素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主动式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器的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位于结构单元区内的主动式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器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沿着图3的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主动式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器的电源线的归一化电压衰退比例与各驱动元件沿着第二方向的长度占像素区沿着第二方向的长度的比例的关系示意图。
图中: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10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