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翼子板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0986.1 | 申请日: | 201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6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詹阳普;秦信武;韩杨;李燕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8 | 分类号: | B62D25/1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翼子板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翼子板梁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前端带溃缩结构,后端带加强结构的新型翼子板梁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一些轿车碰撞安全试验中,存在碰撞初期车身吸能不够充分,碰撞后期结构强度不够,不能有效减小侵入量的问题。现有的汽车翼子板梁一般是通过在边缘处设置翻边来提高翼子板梁的刚度,但是当翼子板梁与A柱连接处较宽时,使翼子板梁在该处的强度不足,由此不仅使翼子板梁易出现局部塌陷变形现象,而且往往由于刚性不足而引起共振现象,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异响,严重影响驾乘舒适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工简单、强度高、成本低、可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异响,提高驾驶舒适性的新型翼子板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翼子板梁里板、翼子板梁加强板和翼子板梁外板,翼子板梁加强板焊接在翼子板梁外板的后部,翼子板梁里板和翼子板梁外板翻边焊在一起,形成盒形结构,翼子板梁里板前部和翼子板梁外板前部设有溃缩槽,翼子板梁外板后部设有水平凹槽。
本实用新型较好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翼子板梁外板前部的溃缩槽的数量多于翼子板梁里板前部的溃缩槽的数量,以便于在碰撞时力量更好地传递。
在发生碰撞时,翼子板梁前端结构能够在溃缩槽的诱导下,发生规则地挤压变形,便于碰撞能量的吸收,以及碰撞力沿直线向车后传递。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翼子板梁里板和翼子板梁外板上增加具有吸能作用的溃缩槽,使翼子板梁规则地变形便于碰撞能量的吸收,在不影响外观的情况下提高驾驶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里板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外板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总成零件爆炸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总成功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翼子板梁里板1、翼子板梁加强板2和翼子板梁外板3,翼子板梁加强板2焊接在翼子板梁外板3的后部,翼子板梁里板1和翼子板梁外板3翻边焊在一起,形成盒形结构,翼子板梁里板1前部和翼子板梁外板3前部设有溃缩槽1.1和3.1,翼子板梁外板3前部的溃缩槽3.1的数量多于翼子板梁里板1前部的溃缩槽1.1的数量,这样在发生碰撞时,翼子板梁前端结构能够在溃缩槽的诱导下,发生规则地挤压变形,便于碰撞能量的吸收,以及碰撞力沿直线向车后传递。根据不同车型的吸能效果要求,可以对翼子板梁里板1、翼子板梁外板3前部的溃缩槽的数量、尺寸、形状、布置位置等进行调整。翼子板梁外板3后部设有的凹槽3.2可以增加翼子板梁的抗变形能力,根据增加强度的不同,可以对翼子板梁外板3后端凹槽的数量、尺寸、形状、布置位置等进行调整。翼子板梁外板3的材料可采用激光拼焊板,激光拼焊板可以从材料屈服等级以及料厚两方面考虑,从而使其后部的材料屈服强度高于其前部,激光拼焊的位置可根据不同车型需要进行调整。
焊接时,如图3所示,在翼子板梁外板3上焊接增加发动机罩铰链安装板4来实现发动机罩铰链的安装。翼子板梁外板1、翼子板梁里板3,翼子板梁加强板2、发动机罩铰链安装板4合焊后,与A柱下部加强板5以及A柱下部里板6合焊,形成传力结构,沿如图4所示的传力路径方向传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公司,未经东风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09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