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能够自动稳压的射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0071.0 | 申请日: | 201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8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蒋书兵;陆地强;李柱才;邓东;舒云龙;刘波;郑懿;胡海;李柱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西德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00 | 分类号: | F21S4/00;F21V3/02;F21V23/00;F21V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够 自动 稳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具体涉及能够自动稳压的射灯。
背景技术
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射灯以其发光效率高、节能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场合,如照明灯、信号灯、装饰灯等等。传统的射灯外壳通常都是圆形的,在一些大型的建筑物及广场等场所的周边通常安装有射灯作为建筑物外墙或广场的照明工具,射灯通常是插在建筑物及广场周边的地面上。当在一些广场或者是大型建筑物外墙上安装射灯,都是将不同型号和类型的射灯安装排布在一起,后期如果需要换掉安装好的射灯,就比较困难。我们知道,射灯需要在一定的工作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电压过高或过低都很容易烧坏射灯,而一般的供电系统都有可能出现电压不稳定的情况,这就影响了射灯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更换射灯的频率,加大了广场和大型建筑物外墙维护射灯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能够自动稳压的射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供电电压不稳定,而出现射灯使用寿命不长,需要经常更换,增加射灯维护成本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自动稳压的射灯,包括灯壳和灯珠, 所述的灯壳为月牙形结构,竖直方向上的两个端面为矩形,中空且无顶盖,在灯壳底面中间部分等间距分布有至少三个灯珠,在靠近灯珠一端的灯壳底面上设有通孔,所述的所有灯珠的两端连接有导线,导线穿过通孔,导线一端连接有稳压装置。
上述的稳压装置为长方体小型稳压装置,两端与导线连接,稳压范围在12V-80V之间。
上述的灯壳底部上设置有散热部分,为均匀分布在灯壳底面上的散热凹槽。
上述的散热凹槽分布在安装有灯珠的灯壳底部的对应位置。
上述的灯珠全部都用导线串接在一起。
上述的灯珠放在一个顶部透明的密封柱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在连接灯珠的导线两端连接了一个小型的稳压装置,连接简单易行,却能起到调节因电力输配设施老化和发展滞后,以及设计不良和供电不足等原因造成射灯电压过低或者是偏高,而照成的射灯无法正常工作或者是损坏的情况的发生。
(2) 本实用新型在灯壳底部安装有散热凹槽,能够及时排掉灯珠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防止火灾的发生。
(3) 本实用新型的灯壳设置为柱形1/3圆弧状结构,类似于月牙形状,可方便安装在一些安装圆形状的射灯不易安装的地方,像建筑屋外墙或广场的拐角处,达到需要的光线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向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灯壳;2、灯珠;3、通孔;4、导线;5、稳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和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包括灯壳1和灯珠2, 所述的灯壳1为月牙形结构,竖直方向上的两个端面为矩形,中空且无顶盖,在灯壳1底面中间部分等间距分布有至少三个灯珠2,在靠近灯珠2一端的灯壳1底面上设有通孔3。本实施例的所有灯珠2的两端连接有导线4,导线4穿过通孔3,导线一端连接有稳压装置5,灯珠2全部都用导线4串接在一起,每一个灯珠2放在一个顶部透明的密封柱体内。本实施例的稳压装置5为长方体小型稳压装置,两端与导线4连接,稳压范围在12V-80V之间。本实施例的灯壳1底部上设置有散热部分,为均匀分布在灯壳1底面上的散热凹槽。本实施例的散热凹槽分布在安装有灯珠2的灯壳1底部的对应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本装置只需将稳压装置上留出的两根导线,根据实际需要既可再串接其它射灯然后再接到电源对应的正负极上,也可以单个直接接通电源,既可工作,不需要在电源端设置其它稳压装置也能保证射灯的正常工作。
如上便可实现该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西德光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西德光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00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