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滑筒式铰车牵引喷杆喷雾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8337.8 | 申请日: | 2012-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7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八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八康 |
主分类号: | A01M7/00 | 分类号: | A01M7/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7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筒式铰车 牵引 喷雾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保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滑筒式铰车牵引喷杆喷雾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广泛用于农业生产的植保机械仍然是一些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污染严重的各类背负式喷雾器及拉管担架式喷雾机,施药技术及状况非常落后。后来针对这样落后的情况,市场上出现了自行式喷杆喷雾机和无人直升机,但自行式喷杆喷雾机由于体积大、自重大,不适合在水田内施药,仅限于东北、新疆等省份的大规模旱田施药,无人直升机的体积相对小了很多,也不用在水田内行走,但对于目前农村大部分农民来说不实用,若设备坏了,农民不懂得维修,若由专人负责对大片水田施药和设备维修,则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负担。由于高效植保机械的匮乏,严重阻碍着统防统治的开展,改变水田植保落后状况难度很大。
水田不同于旱地,首先要解决在水田有作物情况下的行走问题,要做到不下陷,不伤苗。日本、韩国以水田为主的国家以开发航空植保为主,而我国农村的条件及基础在近期内发展有一定难度,最起码得不到普及。针对我国农村的条件及基础,水田高效植保机械的研制涉及过航空植保法、手扶高低隙轮式行走法、船式行走法、担架式喷雾机背负喷杆喷雾法,但都不能达到成本低,且操作便捷、高效、环保、安全、省药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在水田中行走无人随行不下陷、不伤苗,成本低,操作便捷、高效、环保、安全、省药的滑筒式铰车牵引喷杆喷雾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滑筒式铰车牵引喷杆喷雾机,包括喷雾机架单元、控制单元,所述的喷雾机架单元包括固定支架、焊接于固定支架之下的滑筒以及安装于固定支架上的可折叠活动喷杆,可折叠活动喷杆上通过软管和三通接头安装有喷头,所述的控制单元包括航程开关、与航程开关电连接的电动泵,航程开关固定于喷雾机架单元的固定支架上,固定支架上固定航程开关位置处连接有触发航程开关的摆杆,该摆杆通过牵引线与铰车连接。
在施药前或施药完毕后,方便可折叠活动喷杆折叠后不占用太多空间,在所述的固定支架上设有放置折叠后的可折叠活动喷杆的定位槽。
为了确保施药的高效、快捷,所述的可折叠活动喷杆可调宽幅为6~10m。
根据可折叠活动喷杆的宽幅来设置所述的喷头为9~15个,达到归垅喷洒农药。
为了施药的简便,所述的电动泵配置有蓄电池。
为了保证行走的快捷,所述的滑筒的下方焊接有滑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行走特色,在水田中行走无人随行不下陷、不伤苗,成本低,使用成本更低,而且操作便捷、高效、环保、安全、省药,针对我国农村的条件及基础可以得到普及,为实现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打基础,进而改变水田植保落后的状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支架,2.滑筒,3.可折叠活动喷杆,4.软管,5.三通接头,6.喷头,7.航程开关,8.电动泵,9.摆杆,10.牵引线,11.铰车,12.定位槽,13.蓄电池,14.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滑筒式铰车牵引喷杆喷雾机,包括喷雾机架单元、控制单元,喷雾机架单元包括固定支架1、焊接于固定支架1之下的滑筒2以及安装于固定支架1上的可折叠活动喷杆3,可折叠活动喷杆3上通过软管4和三通接头5安装有喷头6,固定支架1上设有放置折叠后的可折叠活动喷杆3的定位槽12,滑筒2的下方焊接有滑板14,控制单元包括航程开关7、与航程开关7电连接的电动泵8,航程开关7固定于喷雾机架单元的固定支架1上,固定支架1上固定航程开关位置处连接有触发航程开关7的摆杆9,该摆杆9通过牵引线10与铰车11连接,电动泵8配置有蓄电池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八康,未经杨八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83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端口防护电路集成封装件
- 下一篇:二极管管芯上胶收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