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7093.1 | 申请日: | 2012-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9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潘宝炎;方乐;陈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2/02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娄烨明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锂离子 聚合物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新型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
背景技术
在移动数码设备行业,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于电池的安全性能及容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凭借高容量及良好的安全性能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目前常用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都是采用盒状的外壳加电芯组成的,而且常用的聚合物电芯的封装方式分为两种:其一采用塑框套住电芯,电芯上下面加贴钢片然后进行低压注塑封装,这种传统的塑壳封装方式,受到注塑条件的限制,占用空间较大,同时因周边是塑壳,电池整体钢性不足、抗冲击承受力偏弱;其二采用盒形金属外壳罩住电芯然后低压注塑封装,这种封装电池整体钢性及抗冲击承受力是够,但生产工序繁杂,手工作业量大,生产周期长,不良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有效保护电池安全性能及同等空间下电池容量极大化的同时,实现半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及良品率、实用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新型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下壳体1、金属上壳体2、聚合物电芯组件,
所述的金属上壳体2设有数个注胶口21;
所述的聚合物电芯组件包括聚合物电芯3、保护板4、前盖5、后盖6,所述的后盖6连接于金属上壳体2的一端上;所述的聚合物电芯3的极耳端焊接有保护板4;所述的前盖5套设于保护板4上;所述的聚合物电芯3的另一端连接于后盖6上;
所述的金属上壳体2与金属下壳体1通过双面胶7粘贴在聚合物电芯组件的上下面合成壳体;
所述的后盖6位于金属上壳体2和金属下壳体1合成壳体的尾端;所述的前盖5位于金属上壳体2和金属下壳体1合成壳体的前端;所述的前盖5和后盖6分别与聚合物电芯3、金属上壳体2和金属下壳体1的间隙中分别设有填充胶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电池成品厚度与传统工艺相比,其厚度空间可节约0.4mm以上,与盒形金属外壳工艺相比其厚度空间可节约0.1mm以上;
2)电池成品宽度与传统工艺相比,其宽度空间可节约0.6mm以上;
3)生产效率与传统工艺及盒形金属外壳工艺相比,提高2~3倍;
4)电池抗磨损及抗冲击能力较强。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包括金属下壳体1、金属上壳体2、聚合物电芯组件,所述的金属上壳体2设有数个注胶口21;聚合物电芯组件包括聚合物电芯3、保护板4、前盖5、后盖6,后盖6连接于金属上壳体2的一端上;聚合物电芯3的极耳端焊接有保护板4;所述的前盖5套设于保护板4上;所述的聚合物电芯3的另一端连接于后盖6上;金属上壳体2与金属下壳体1通过双面胶7粘贴在聚合物电芯组件的上下面合成壳体;后盖6位于金属上壳体2和金属下壳体1合成壳体的尾端;前盖5位于金属上壳体2和金属下壳体1合成壳体的前端;前盖5和后盖6分别与聚合物电芯3、金属上壳体2和金属下壳体1的间隙中分别设有填充胶8。
本实用新型的成型工艺为:将不锈钢片经冷冲折弯成为金属上壳体2后,将金属上壳体2放入注塑模注塑,形成金属上壳体2与后盖6一体式;在金属上壳体2的内表面贴上双面胶7;在聚合物电芯3的上表面贴上双面胶;在金属下壳体1的内表面贴上双面胶7;聚合物电芯3与保护板4点焊固定;前盖5装在保护板4上,组成聚合物电芯组件;将形成的聚合物电芯组件装入于金属上壳体2的上;在金属上壳体2与聚合物电芯组件的前后两端各装上填充胶8;然后将金属下壳体1合在聚合物电芯组件的另一面上,然后将三者放入压合模内压合;通过金属上壳体2的注胶口21注入填充胶填充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70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