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轿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6442.8 | 申请日: | 2012-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9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金文俏;文耀平;潘勇;杨兴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飞亚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B66B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22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轿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轿顶返绳轮是与上梁用U型包箍刚性、平行安装,没有隔振作用,噪音大:使用过程中发现曳引与导向轮的间距较大,为了增大曳引包角,以满足电梯的曳引条件,需加高曳引机架及机房的高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顶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电梯轿顶返绳轮噪音大,轿厢振动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梯轿顶装置,包括两根上梁、返绳轮组件,所述两根平行的上梁之间设有设置返绳轮组件的间隙,所述上梁的底部固定有至少一组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下方固定有板梁连接座,所述返绳轮组件穿过两根平行上梁之间的间隙固定在板梁连接座上。
优选的,所述减振装置包括上垫板、下垫板、设置在上垫板与下垫板之间的减振块,所述上垫板与上梁固定连接,所述下垫板与板梁连接座固定连接; 便于减振装置安装固定。
优选的,所述返绳轮组件包括返绳轮本体、两块板梁,所述返绳轮本体设置在两块板梁之间,所述返绳轮本体的轮轴转接在板梁上,所述板梁的下部穿过两根上梁之间的间隙固定在板梁连接座上;便于返绳轮本体的安装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轿顶返绳轮与上梁采用减振装置柔性连接,隔离了轿顶返绳轮运行时的振动通过上梁想轿厢扩散降低了电梯轿厢的振动,提高了电梯乘坐的舒适感,降低了返绳轮工作时的噪音,同时减少了曳引轮与导向轮的间距,可以降低曳引机架与机房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轿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轿顶装置中减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轿顶装置的实施例,一种电梯轿顶装置,包括两根上梁1、返绳轮组件,所述两根平行的上梁1之间设有设置返绳轮组件的间隙2,所述上梁1的底部固定有至少一组减振装置3,所述减振装置3下方固定有板梁连接座4,所述返绳轮组件穿过两根平行上梁1之间的间隙2固定在板梁连接座4上,所述减振装置3包括上垫板5、下垫板6、设置在上垫板5与下垫板6之间的减振块7,所述上垫板5与上梁1固定连接,所述下垫板6 与板梁连接座4固定连接,所述返绳轮组件包括返绳轮本体8、两块板梁9,所述返绳轮本体8设置在两块板梁9之间,所述返绳轮本体8的轮轴转接在板梁9上,所述板梁9的下部穿过两根上梁1之间的间隙2固定在板梁连接座4上。
本实用新型将轿顶返绳轮装在上梁1上面,使轿顶返回绳轮与上梁1用减振块7柔性连接,隔离了轿顶返绳轮运行时的振动通过上梁1向轿厢扩散降低了电梯轿厢的振动,提高了电梯乘座的舒适感。本实用新型结构将轿顶返绳轮的钢丝绳槽与上梁1垂下安装,减少了曳引轮与导向轮的间距,可以降低曳引机架与机房的高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飞亚电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飞亚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64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量表
- 下一篇:空气净化器悬吊升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