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针对多齿冲压件用的多工位剔齿精冲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45604.6 | 申请日: | 2012-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5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 发明(设计)人: | 张贤武;李立;朱晓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航精冲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乔宇 |
| 地址: | 430058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针对 冲压 多工位剔齿精冲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小带齿冲压件塌角的精冲模具,且特别适用于减小多齿冲压件齿部塌角的精冲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是对材料进行压力加工使用的设备,其工作原理一般是通过模具在冲压的作用下带动上模与下模的开合而将其之间的原材料进行裁切、冲孔、拉伸等定形,形成冲压件。根据压力机的工作原理,可分为机械式压力机和液压机。机械式压力机是通过电动机驱动滑块运动完成冲压过程,液压机是通过液压原理,驱动液压缸往复运动完成冲压过程。机械式压力机工作往复频率快,速度高,效率高,但产生的力较小,一般用于小型冲压设备,以及冲孔、剪切工艺。液压机能产生的力比较大,但速度较慢,一般用于拉伸、成型生产,也用于大型零件的冲压和剪切。
精冲模具是目前现有产品制造领域新型的模具。其通常由上下配合的凸凹模组合而成,凸凹模由上垫板来固定,上垫板和上模板固定。目前冲压多齿零件,都采用一步到位冲压式,这样冲压后的零件齿部塌角较大,这种方式不能满足对塌角要求较高的零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多个冲压工位,对多齿零件部位进行逐步冲压,减小冲压件的塌角,提高冲压件的力学性能的多工位剔齿精冲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针对多齿冲压件用的多工位剔齿精冲模具,包括有夹持住冲压件的凸凹配合的上下模,上模包括上模板,上垫板以及凸模,上模板上固定有上垫板,上垫板下安设凸模,凸模上设有冲头,下模包括下模板,下垫板以及凹模,下模板上固定有下垫板,下垫板上安设凹模,其特征为:在凸模上正对冲压件的多齿部位设有多个冲压工位,每个工位都安有冲头,从外到内依次为多个裁边冲头和最后的成型冲头,且每个裁边冲头冲裁之后的尺寸,依次接近于冲压件多齿部位的尺寸,最后成型冲头的尺寸和冲压件尺寸相同。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冲压工位至少有三个。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冲压工位中的第一道冲齿的齿形,距离冲压件齿形边缘至少5mm的余量。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利用逐步剔齿的方法实现对多齿部件的冲压,以减少冲压时候的剪应力,最先冲压的齿形比冲压件要求的齿形边缘多出5mm以上余量,然后利用后续冲压工位逐步减少余量,最后一个冲头形状与冲压件完全相同,完成对零件的冲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提高冲裁断面质量,减小冲压件多齿部位的塌角,提高冲压件的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冲头与冲压件位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冲头与冲压件位置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三冲头形状图;
图中:1、上模板,2、上垫板,3、凸模,4、下模板,5、下垫板,6、凹模
7、冲压件,8、第一冲头,9、第二冲头,10、第三冲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针对多齿冲压件用的多工位剔齿精冲模具,包括有夹持住冲压件7的凸凹配合的上下模,上模包括上模板1,上垫板2以及凸模3,上模板1上固定有上垫板2,上垫板2下安设凸模3,凸模3上设有冲头,下模包括下模板4,下垫板5以及凹模6,下模板4上固定有下垫板5,下垫板5上安设凹模6,其中在凸模3上正对冲压件7的多齿部位设有三个冲压工位,从外到内分别安装有安有第一冲头8、第二冲头9、第三冲头10,其中第一冲头8、第二冲头9为裁边冲头, 第三冲头10为成型冲头,且每个裁边冲头冲裁之后的尺寸,由大到小依次接近于冲压件7多齿部位的尺寸,第三冲头10形状与冲压件7完全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冲头8冲齿的齿形,距离冲压件7齿形边缘至少5mm的余量。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逐步剔齿的方法实现对多齿部件的冲压,以减少冲压时候的剪应力,最先第一冲头8冲压的齿形比冲压件7要求的齿形边缘多出5mm以上余量,然后利用后续冲压工位逐步减少余量,最后第三冲头10形状与冲压7件完全相同,完成对零件的冲压。
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冲裁断面质量,减小冲压件7多齿部位的塌角,提高冲压7件的力学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航精冲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航精冲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56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